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27章 侯府释牵挂,旧愿终得偿(2)

“坐吧,昌阿公在泉州还好?”

李睿指了指对面锦凳,让苏湄坐下。

“好着呢。”

苏湄坐下,眼里带笑:

“阿念让人在交易署旁给阿公收拾了小院,院里种了海芋,阿公说开春开花就寄花籽来。”

“他还说,泉州渔民再也不用怕被压价,现在大家都念着阿念的好。”

她顿了顿,又补充:

“前几日阿念跟我说,宁宣的文化册都按时送到使臣驿馆了,油墨短缺那事儿,她派快马去永州,三天就印好了。”

“连乔编修都说,现在的怡红院,不用靠任何人,自己就能把事办妥帖。”

李睿闻言,目光落在案角蓝布封皮的手稿上。

是时念上月送来的修补版泉州雪,扉页写着“谨以此书,纪念时舟、苏昭及苏家冤魂”。

他拿起书,翻到描写苏家船队被撞沉的段落。

时念在页边用朱笔批注:

泉州湾风雪大作,苏家船队十七艘船,无一生还。

今海产公平,冤屈得昭,可告慰亡魂。

李睿从笔洗蘸墨,取过狼毫,在批注旁轻写:

冤屈已昭,可慰泉下,婉娘若见,当无憾矣。

墨汁晕开浅痕,与时念的朱笔相映,像是跨越生死的对白。

苏婉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阿昭带着阿念在外面,定要帮她们”。

他这些年查旧档、找昌阿公、护时念

如今总算能对着苏婉的书信,说一句“你的心愿,我办到了”。

苏湄见李睿对着手稿出神,轻声道:

“阿念说,等文盛之会结束,就会常回去瞧瞧。”

李睿点了点头,旋即问起另一个问题:“这次来你不打算去见见阿念?”

苏湄摇了摇头,露出一抹苦笑:

“虽然我和阿念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我看得出来这孩子是个带刺儿的。”

“当初我若没有劝她归附五皇子,想必结果不会是这样。”

时念待她好吗?

好,但始终保持着客套的疏离,甚至完全不及怡红院的那些人。

但她却没有那个立场和资格去质问时念,或许血缘亲情是无可替代的东西,但

时念早已经不需要这些。

当年是自己没有做到保护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