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59章 新政落地生根,怡红满庭烟火(1)

陈阿牛立刻拿出渔贸手册,翻到“北徐对接流程”页。

“咱们有民生贸易署,周大人会帮忙联系,你们只管把鱼收好,保准不亏!”

时念坐在角落,看着台上从容讲解的陈阿牛、台下专注听讲的渔民,又望向正厅里父母的灵位,嘴角不自觉上扬。

苏家旧宅没有荒废,反而成了守护民生的港湾;

原主父母的冤屈得以昭雪,他们护民的精神也以另一种方式传承。

这或许就是对苏家最好的告慰。

李睿走到她身边:

“婉娘当年总说,苏家的人从不是为了自己的富贵,而是为了泉州的百姓。”

“现在你做到了。”

时念点头,目光扫过讲堂里的蓝星书籍、渔民手中的渔贸手册,还有窗外天井里盛放的刺桐花。

海风拂过,叶片轻轻晃动,像是苏家所有人的温柔回应。

春末的怡红院被槐花香裹得格外温柔,檐角红灯笼换了新的“民生安”纹样。

戏台旁木架上,阿福新做的“十二国贸易模型”引着孩童们围看。

每个微缩人偶都鲜活生动,正是这一年民生成果的缩影。

吴婶望着院里来来往往的人,忍不住跟身边的婴宁感慨:

“这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

“文盛之会刚过那会儿,谁能想到十二国百姓能跟咱们做买卖,穷苦出身的娃也能有书读呢?”

婴宁点头道:

“昨儿永州书坊的老周来,说他们那儿的入学率比去年提了五成,还有三个学子中举了。”

而书房里面。

乔章林脸上满是笑意,对着时念道:

“念姐,陛下准了咱们的提议,科举策论里民生案例占比三成,以后寒门学子写策论,再也不用只啃空泛经义了!”

时念正整理赠书反馈,接过章程一看,朱笔写的“策论需含民生实例,如渔贸、赠书、治水等”格外醒目。

她忍不住笑了:“这样王思哲他们的路能更宽些。”

提到王思哲,乔章林嘴角的笑意扩大。

“思哲兄现在在青州当差,上个月递了奏疏,说要在青州每个乡设蓝星读书角,陛下还夸他懂民生呢!”

院外传来大力的声音:“念姐!”

“北徐的渔船到了,这次运了八百斤带鱼,比上次多三百斤!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