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5章 这点小事,老夫懒得计较。(2)

,只得讪讪领命。

轮到兵部议题时,贺兰楚石率先发难。

他针对兵部提议调任的一名折冲都尉,提出质疑。

“据职方司所呈,此员原驻守河西,善守不善攻,今调往安西某前沿军镇,该镇近年时有小股游骑扰边,需主动出击清剿。”

“以守城之将,置于需进取之地,是否人地相宜?兵部考量其调任,是基于其以往守城之功,还是评估其具备出击之能?可有其骑射、野战操演之考评记录?”

兵部职方司郎中被问得一愣,调任考量往往涉及多方因素,甚至包括人际关系、派系平衡,有些确实难以摆在明面上细说。

他试图强调该都尉经验丰富、忠诚可靠。

贺兰楚石不为所动,语气冷硬。

“边镇将领调遣,关乎边境安全,非同小可。岂能仅以经验、忠诚概之?”

“若无具体能力匹配之证据,此调令恐欠稳妥。依末将看,亦当暂缓,请兵部重新审议,或另举荐更合适人选,并附具其胜任之明确理由。”

李承乾端坐上方,静静听着属官们的质询,偶尔在关键处微微颔首,表示支持。

他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带有个人情绪的话,所有的质疑都围绕着“制度”、“程序”、“胜任能力”展开。

然而,那无形的压力,却让两位部司郎中如坐针毡。

他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身后的尚书省、乃至宰相们。

东宫这番突如其来的认真,打乱了他们惯常的节奏。

几乎在同一时间,东宫詹事府的数份奏疏也送达了中书省和门下省。

这些奏疏以东宫属官的名义,对几项正在流程中的人事任命和政策调整提出了有理有据的驳议。

所针对的,赫然都是昨日在朝堂上反对太子最为卖力的那些大臣所关联的事项!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朝堂。

太子的报复行动,瞬间在长安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听说了吗?太子今日将兵部、吏部的几位官员叫去东宫,好一顿诘问!”

“何止!东宫连上数道驳议,直接把崔中丞侄子的县令任命、还有房相门下一位侍郎推动的漕运修改章程给拦下了!”

“我的天!太子殿下这是疯了不成?如此四面树敌!”

“我看不像疯,你瞧他出手,每一下都打在关节上,挑的都是些对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