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敬亭山,隔着千山万水,连琴声都传不过去了。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他接着写,眼泪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这“愁”,哪里是愁长安,明明是愁见不到她啊。写完最后一句“长相思,摧心肝”,他把纸揉了又展,展了又揉,最后还是小心地折好,放进怀里——寄不出去,就留着,像留着一点念想。
再后来,安史之乱来了。
天宝十四载的冬天,安禄山的叛军打进了潼关,长安乱成了一锅粥。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还有少数亲信往蜀地逃,玉真公主也在其中。车马颠簸,一路上都是逃难的百姓,哭喊声、马蹄声混在一起,听得人心碎。
玉真公主坐在车里,手里攥着那卷李白写的玉真仙人词,纸都快磨破了。她想起李白,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是不是安全。叛军到处烧杀抢掠,他那样的性子,会不会跟叛军硬碰硬?她想派人去找他,兵荒马乱的,连自己都顾不上,怎么找?
而李白呢,他在庐山躲了一阵,后来听说永王李璘要起兵平叛,觉得是个机会,就去投奔了永王。他哪里知道,永王和唐玄宗、唐肃宗之间早就有矛盾,他这一去,反倒卷进了皇室纷争。没过多久,永王兵败,李白也被抓了起来,判了流放夜郎。
夜郎在西南,路远得很。李白戴着枷锁,跟着押送的官差走在山路上,看着路边的野草,就想起了终南山的松树。他掏出怀里的长相思,纸发黄了,他摸了摸,笑着说:“公主啊公主,我这一辈子,没服过谁,就服你。可现在,我成了阶下囚,怕是再也见不到你了。”
幸运的是,走到白帝城的时候,他接到了赦免的圣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他坐船顺流而下,心里又活泛起来——他想去找玉真公主,去王屋山,去灵都观,跟她说这些年的委屈,跟她再喝一次酒,再弹一次那把“云心”琴。
命运偏要跟他开玩笑。
宝应元年的秋天,李白在当涂养病。他老了,头发白了大半,咳嗽起来没完没了。有天晚上,他躺在船上,看着江面上的月亮,觉得心里很静。他让书童拿酒来,喝了一口,又想起了玉真公主。
“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他小声说,声音很轻,像要被风吹走。书童没说话,只帮他裹紧了被子。那天夜里,李白就那么看着月亮,再也没醒过来——他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那卷长相思,纸页上还留着当年的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