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给置衣服首饰,稍微有点身份的姬,身边还得有丫鬟伺候——这笔开销,对“穷瞎张太祝”来说,跟登天一样难。
有人说“说不定是后来当官有钱了?”张籍五十岁后才慢慢升了官,当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的时候,日子是好过了点,但他一辈子节俭惯了,当了大官还是住小破屋,没买过田,没置过产业,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做。韩愈劝他“该享受享受”,他回了句“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意思是我穷惯了,还是省着点好。这么个抠门的人,会为了一株花,花大价钱养姬,再把姬换掉?根本不可能。
再看人品:痴迷杜诗到“烧稿拌蜜吃”,他眼里只有诗,没有风流
张籍这辈子,心里只有两件事:写诗,学杜甫。他痴迷杜诗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把杜甫的诗稿抄下来,贴满屋子,吃饭看、睡觉看,后来觉得还不够,居然把诗稿烧了拌蜂蜜吃,说“吃了杜甫的诗,就能写出一样的好诗”。
一个能把诗当“饭”吃的人,会把“爱姬”当“花的交换品”吗?他的诗里,写的全是老百姓的苦、对朋友的真、对朝廷的忠,从来没提过什么“风流韵事”。他跟王建是十年同窗,俩人穷得一起啃冷馍,后来王建当官了,想帮他找关系,他说“不用,我靠自己”;韩愈是他的恩人,想拉他一起踏春喝酒,他说“我身子不好,还是在家写诗吧”。
这么一个眼里有诗、连应酬都懒得去的人,怎么会变成“花淫”?这就像说李白不爱喝酒、陶渊明不爱菊花一样,完全违背了他的性格。
最后看史料:唐代没人提,明代冒出来,这事儿能信?
最关键的一点:“美姬换花”这事儿,唐代的史料里连半个字都没有。
张籍是中唐人,跟他同时代的人,比如韩愈、白居易、王建,都写过关于他的诗或文章,没一个提过“换花”的事;宋代编的新唐书旧唐书,专门给张籍立了传,也没提这茬;甚至到了元代,也没人说过这事儿。
直到明代,张岱写夜航船,这事儿才冒出来。夜航船是什么书?是张岱收集的“夜航船里聊天的谈资”,里面有正史、有传说、有谣言,还有神话,根本不是正经的史书。张岱都说“此书皆载天下怪异之事,非史家之实录”——意思是我写的这些,就是为了让大家聊天解闷,别当真。
一件发生在唐代的事,隔了几百年,被明代人“挖”出来,还写得有鼻子有眼,这不是编的是什么?就像现在有人说“李白其实是个程序员”,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