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9章 王建:从白发小吏到“王司马”(2)

自己出钱,在两家中间修了道矮墙,才算把事了了。有人说他“傻”,不该自己掏钱,王建却说:“都是苦日子人,争来争去,还不是为了一口饭?”

昭应县丞当了三年,王建又被调到长安,做太府寺丞——管国库仓库的小官。每天的活儿就是清点粮食、布匹,记在账本上,枯燥得能让人睡着。仓库里堆着满满的粮食,有的都发霉了,他想起乡下农民饿肚子的样子,心里不是滋味。

有次白居易来太府寺办事,看到他对着账本发呆,问他怎么了。王建指着账本说:“这里的一粒米,都是农民弯腰种出来的,就这么放坏了,可惜啊。”白居易听完,拍了拍他的肩膀:“也就你,当了小官还操这心。”

沉沦下僚:换了六个小官,没熬出头,却熬出了好诗

接下来的十几年,王建像个“救火队员”,在各个小官职位上转来转去:从太府寺丞调到秘书郎,每天抄文书抄到手软;再调到殿中侍御史,管监察,却没实权,看到贪官污吏也管不了;又调到太常寺丞,管祭祀礼仪,天天对着祭品念祝文,念得口干舌燥。

这些官,全是“下僚”——没权力,没油水,还特别累。有一年冬天,他当殿中侍御史,要去长安周边的县巡查。天寒地冻,路不好走,他骑着一头瘦马,走了半个月,冻得手脚生疮。

到了县里,县官知道他没实权,连像样的饭都不给他准备,只端来一碗稀粥,上面飘着几片菜叶。王建没抱怨,喝完粥,照样认真巡查,把看到的问题记下来,可报告递上去,石沉大海。

那段日子,他常常在夜里失眠。看着窗外的月亮,想起边塞的日子,想起昭应县的农民,觉得像个“废人”——当了官,却帮不了任何人。

他没放弃写诗,不管多累,每天都要写几句。他的诗,越来越“接地气”,全是老百姓的苦:纤夫的苦、织妇的苦、士兵的苦,他都写。

他写水夫谣,是因为有次出差,在河边看到纤夫拉船。那是夏天,太阳毒得很,纤夫们光着膀子,皮肤晒得黝黑,背上勒着粗绳子,深深嵌进肉里,每走一步,都要喊一声号子,声音嘶哑。

船逆流而上,纤夫们走得慢,船主还拿着鞭子抽他们。王建站在岸边,看了很久,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晚上在客栈,他就着油灯,写下: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