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3章 薛涛:和元稹的刻骨爱恋(3)

我诈,说自己想改革却处处受阻,薛涛从不打断,安静听着,偶尔递杯茶,说句“慢慢来,总会好的”。

快乐的日子,总像锦江里的流水,跑得飞快。没过多久,元稹就收到了朝廷的调令——要他回长安任职。

接到调令那天,两人坐在薛涛的小院里,枇杷树的叶子落了一地,气氛静得能听见风吹叶子的声音。元稹拉着薛涛的手,声音嘶哑:“阿涛,我我得走了。”

薛涛没哭,低着头,轻轻抚摸着他手背上的纹路,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知道,你的抱负在长安,不能总困在蜀中。”她起身走进屋,拿出一张染的红色笺纸,提笔写了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写完递给元稹,她轻声解释:“晚上的锦江有霜,月色和山色都是灰蒙蒙的,就像我现在的心情。别人说千里之别从今晚开始,可我觉得,连我的梦,都会像边关一样漫长,见不到你。”

元稹接过笺纸,眼眶瞬间红了。他把薛涛搂进怀里,说:“阿涛,你等我,我回长安站稳脚跟,就来接你,咱们再也不分开。”

薛涛靠在他怀里,点了点头,没说话——她心里其实有点慌,她见过太多男人的承诺,真正能兑现的,没几个。可她还是愿意信他,愿意等他。

送元稹去码头那天,下了点小雨。薛涛站在岸边,看着元稹乘坐的船慢慢驶远,直到变成江面上的一个小黑点,才转身离开。她没哭,只是把手里的油纸伞握得紧紧的,伞柄都被她攥出了印子。

回到小院,她把元稹送她的诗集放在桌上,每天都拿出来翻一翻,盼着长安来的信。一开始,元稹还会寄信来,说他在长安的情况,说他还记得她的承诺;可过了半年,信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干脆没了音讯。

后来,薛涛从一个路过成都的长安商人嘴里听说,元稹回长安后,很快就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女儿韦丛——韦家是名门望族,能帮他在官场上走得更远。

那天晚上,薛涛坐在灯下,把元稹写的诗和寄来的信,一张张摊在桌上。她没哭,拿起笔,在一张白色笺纸上写了句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写完又揉了揉,扔进了纸篓。她不是怪元稹,她懂,在那个年代,男人的仕途比什么都重要,她一个乐籍女子,终究是他人生里的“过客”。

可这段感情,也没白过。至少她曾拥有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