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183 章 高家(2)

,“这就真没人说得清了。有人说去了江南,有人说顺着淮水往下游去了楚州,还有人说往西进了大山总之,再没音信了,好好一户人家,就跟泼出去的水似的,没了踪影。”

“高家,可有一位名叫高昱的?”白未晞问。

“高昱?”掌柜的蹙起眉头,努力在记忆的角落里翻检,最终还是无奈地摇头,“这名字生得很,没印象。年代太久远了,能记得个‘高家’和他们做过的善事,已经是因为老人们常念叨。具体的人丁名姓,怕是得问那些真正经历过的老寿星才知道了。”

他见白未晞神色认真,不似随口打听,便热心地指了指城南方向:“姑娘若真想了解,不妨去寻一位陈老丈,就住在南门里槐树巷,听说快八十了,身子骨还硬朗。他家祖上好几代都住在寿春,他年轻时好像还在旧时的商行里帮过工,走南闯北见识多,对这城里的老底子,怕是没几个人比他更清楚了。”

白未晞微微颔首,算是谢过,放下几枚铜钱在柜台上,算是酬劳。掌柜的连连摆手:“哎呦,这怎么好意思,就几句话的事”但白未晞已转身离去。

白未晞回想着药铺老板的话,“举家搬走”与魂魄感知的“死亡滞留”截然相反。那“车马很多”的景象,究竟是搬迁的从容,还是某种精心掩饰下的仓惶?青砖瓦房依旧在,住进了不相干的人,仿佛高家从未存在过,这本身就显得异常。

她依言向城南行去。寿春城地势北高南低,靠近淮水,南城一带空气更为湿润,巷子里的青石板路缝隙间,苔藓生长得尤为肥厚。

找到那株标志性的、需两人合抱的老槐树,虬枝伸展,遮住了半条狭窄的巷弄。槐树下,一位须发皆白、脸上布满深重皱纹的老人正坐在一张小马扎上,眯着眼睛,就着从枝叶间漏下的天光,慢条斯理地修补着一只鱼篓。他的手指粗大,关节突出,动作却异常稳定灵活,细密的竹篾在他手中服服帖帖。

白未晞走到近前,停下脚步。老人并未抬头,直到将手中那根篾条妥帖地编完,才缓缓抬起眼皮。他的眼神不如药铺老板活络,却像这淮水深潭,沉淀着数十年的泥沙与往事,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浑浊与洞察。

“老人家,”白未晞的声音在幽静的巷子里显得清晰,“请教,城西高家旧事。”

老人放下鱼篓,混浊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过了好几息,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声音沙哑而苍老,如同秋风吹过干枯的芦苇:“高家可是有些年头,没人来问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