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村里杜家的日子,在那冬日风雪归来的混乱与和离初定的不安后,终于缓缓驶入了新的轨道。
那份沉甸甸的放妻书,被杜云雀用油纸仔细包好,藏在了箱笼最底层。
它像一道分水岭,隔开了过往的屈辱与迷茫,也带来了眼前最现实的难题,五张要吃饭的嘴,以及未来漫长的生计。
房兰英养了半辈子的鸡,是村里有名的好手。家里的鸡婆下蛋勤,个头也大。如今女儿带着外孙、外孙女回来,原有的那十几只鸡便显得捉襟见肘。
扩大家里的养鸡规模,成了最自然、也最可行的选择。
天气暖和起来之后,杜川寻了些旧木料和竹竿,在自家院子东头,挨着墙根搭起了一个更宽敞、更牢固的鸡舍。
顶上铺了厚厚的茅草防雨,四面用细木条钉得密密实实,只留了几个通风的窗口,还用旧渔网罩了一层,防着黄鼠狼和野猫。
杜云雀仿佛要将过去几年压抑的力气全都使出来,她挽起袖子,跟着父亲一起和泥、递木头,手上磨出了新茧,脸上却多了几分踏实的光彩。
珠珠和小宝也跟在旁边,学着母亲的样子,用小手搬运些轻巧的茅草,虽然帮不上大忙,但那忙碌的小身影,却让这个一度沉寂的院落重新充满了生机。
鸡舍盖好后,便是挑选鸡苗。房兰英拿出了压箱底的一些铜钱和攒下的几十个鸡蛋,跟邻村相熟的养鸡人家换来了两窝健壮活泼的雏鸡,约莫有三四十只。
毛茸茸的小鸡仔“叽叽喳喳”地在新鸡舍里跑来跑去,啄食着撒在地上的碎米和切得极细的野菜,看得人心生欢喜。
养鸡是细致活,更是辛苦活。天不亮,杜云雀就起身,清理鸡舍,换上干净的干草和草木灰。
白天,她要跟着母亲去田间地头挖野菜,或是去溪边捞些水藻螺蛳,回来剁碎了拌上麸皮、豆渣喂鸡。
水要常换,保持洁净。遇到天气突变,还得及时将鸡赶回舍内,生怕它们着了凉。
珠珠和小宝也成了小帮手。珠珠已经能帮着喂鸡,小宝则负责看着院门,不让村里的狗吓到小鸡。
两个孩子虽然偶尔还会问起爹爹,但在外祖家安定而充满关爱的生活,以及每日与毛茸茸的小鸡为伴的乐趣,渐渐抚平了他们初来时的不安。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小鸡们褪去了绒毛,长出了硬挺的羽翅,到了夏天,便开始“咯咯哒”地报喜了。
杜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