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命案(求追读)(2)

来是不是?”

安平郡主经常来宫中找闺蜜,熟的跟自家一样。

“蹭饭嘛。”

“嘁,谁不知,亲王府的厨子,可要比御膳房都厉害三分?”长宁调笑:“知道你干嘛来的,喏,给你。”

说着,将拼凑完整的鲁班锁递过去。

终于,濒临奔溃的安平决定寻找外援,而长宁公主的智力明显高出她一个等级。

也是那时,后者才得知,齐平抵京。

安平大喜,美滋滋接过,骄傲的模样,仿佛是自己拼成的:“咦,你在看什么?”

长宁将信递过去,后者扫了几眼,大吃一惊。

心想,才不过一日未见,那小捕快,怎么又立功了。

下午时候,饥肠辘辘的两人,终于返回城内。

跑了一圈京郊学堂,收获不小,齐平只感叹,这时代科举竟也卷的厉害。

不单是这经义课本,还有各种密卷,琳琅满目,叹为观止。

甚至,不少科举书籍,连书封都是各种名家背书,大儒主笔云云。

但也并非一贯如此,往前数十年,科举虽热,却也没到这个地步。

据说,是当朝皇帝登基后,大力扶持寒门仕子,这才炒热了教育培训市场。

“卖的是真好啊,可惜,好的密卷都给几大书商把持着,学堂都有采购渠道,针插不进,水泊不如。”

街边小吃摊上。

范贰囫囵吞了半碗混沌,惋惜道。

齐平坐在对面,喝了口汤,笑呵呵道:

“人家都是合伙的,你还没入行,就别想着啃硬骨头了。”

大凉印刷行业发达。

最大的几家书商,本身也多背靠刻书工坊,厂家分销,乃至直销。

小商户毫无对抗之力。

印刷这词太现代,这年头,还叫“刻书”,大抵分官刻、坊刻、私刻三类。

官刻乃朝廷工坊,私刻为私人藏书,唯有坊刻,才是市场上多数书籍来源。

“要我说,新人入行,又是大红海,先找个垂直品类,细分市场比较好。”齐平提出建议。

狂拽新词。

范贰深以为然:“我也是这般想的,眼下市井售卖书籍,分上中下三等。”

“上等,乃古本、珍本,专供权贵富户,一本书动辄数百两,我玩不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