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一百零三、技术风暴脑中来(3)

首建改名后的名字)手下发明家云集,其中有一名哥方饲马者屈里克十分瞩目,是尼国第一个“归化官员”——此前投靠尼国的兰国人、翡国人和哥方人非常多,但都摇身一变成为了尼国国民,即使后来其中有些人在王畿或各侯国当官,也是本国人当本国官。但屈里克不同——他是以哥方官员身份投降尼国的,并以极其先进的饲养马匹技术瞬间征服了寿建、马彪等一众工部官员,最终喜提尼国工部主事职务,同公输涉职位相当。未来,一旦专利制度出现,便会对没有专利保护国度的人才形成极强的虹吸效应,一如当年英国率先实行专利制度,虽有他国剽窃之损失,但在数年内急速吸收了大量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帝国的优秀创新人才,使英国发明者云集,最终点燃工业革命的火种。

最后,便是向技术人员提供优良的环境了,因为闲的人才能搞科研,成天脚不沾地的力巴、牛马,脑海中是绝无可能形成任何技术层面的创新思想的,即便是我前世共和国的上升期,在全国人民力争上游拼命建设的年代,科研人员的保障也远远高于那个时代的平均水平,且大量科研人员拥有极重的家国情怀,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物质匮乏,使中国在经济发展还是非洲国家那个水平的年代,即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并实现了卫星上天、核弹爆破等一系列发达国家尚且难以完成的奇迹。若那个时代的科研人员天天为跑项目、财务报销、填表等杂务奔波劳碌,千里读书只为财,如何能够诞生众多科研奇迹呢?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经过数个夜晚的思考,我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目前的原始王国,尚未形成专利制度生存的土壤。的确,专利制度的原理并不复杂,一旦形成也是好处多多,为何世界历史浩浩汤汤数千年,直到近代方开始有国家真正成功采用该制度呢?这边是时代的局限、历史的局限。受到交通、通讯技术的限制,中古时期的帝国相对于现代国家好似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神经系统极度不敏感,扎一下手指头要俩月才觉得疼(即通讯手段落后);血液流通完全不畅,血从心脏出来到手脚要俩月(即交通手段落后)。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古代帝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被很低的天花板所限,只能采取旧式的治理方式。中国作为农业帝国中治理能力最强的国度,能够拥有超过1亿子民,但国家治理同样粗疏不堪,皇权不能下县,宗族、宗教把持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这样的国家治理水平下,专利制度这种“高级货”根本无生存土壤,即便实施也会很快走样,最终成为封建势力达到“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