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章 万世书,这就青史留名了?(2)

明白了,为何自己出逃会被范琼堵住了。

“看来出逃还要从长计议,不仅是张迪时刻监视,还有定时向外汇报宫内动向的麻烦,而且孙傅联系吴革也充满危机。”

“他自以为的心腹便是奸细!”

作为赵宋皇室的为数不多的忠臣,孙傅早就被范琼,还有金人的细作给盯上了。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暴露。

目光撇过第三项,指定成员继承此世记忆,赵谌心头已然有了决定。

按下心中的全部想法,赵谌又将目光看向最后一项,后世点评上。

心念转动间,第一页上其他字迹缓缓隐去,很快关于后世的点评便一一出现。

“太子谌于密道自戕,血溅叛臣。其死非怯,实为赵宋社稷最后气节,宁碎不屈也。”

——宋季三朝政要补遗

“是日,龙抬头,闻内城有宗室突围未成,引刃自决。其声烈烈,震于宫阙。太子谌以血洗耻,为赵官家留得最后颜面。”

——汴京围城录佚名老卒口述

“靖康耻,犹未雪;汴梁破,恨难灭!然金康二年二月二,有龙孙陨于宫墙之内,非困兽之斗,乃玉碎之鸣!此一死,洗刷百年懦弱,堪称赵宋皇室最后之血性!”

——文天祥读史杂感

“好个龙子龙孙!眼见那金兵铁蹄踏破宫门,他不逃不降,反身登阙楼,大笑三声:赵家江山,岂容尔等玷污!看某以血荐之!言毕,血染龙旗。真真是大宋最后一条好汉!”

——演义说岳全传外篇

“困兽犹斗,况乎王孙?靖康绝境中的自戕,非个人之悲剧,实乃王朝精神气节之回光返照。他以最激烈的方式宣告:赵宋皇权,宁死于己手,不受辱于人。”

——国史大纲札记

“二月初二,烛龙应抬头,汴梁宫阙却见烛龙坠地。那一抹溅落御阶的猩红,是三百载繁华落幕时,最刺目也最悲怆的句点。”

——历史的伤口

“当征服者的欢呼响彻汴梁,一位拒绝流亡的王子选择了在宫殿结束生命。他的死亡如同一枚血色花钿,钉在了庞大帝国崩塌的画卷上,提醒着世人:宋的终结,并非无声。”

——南洋史观:宋元鼎革研究

“这就青史留名了?”

看着上一世,虽然自己自杀,却青史留名,还被后世各种赞誉,甚至还有演义传说,赵谌不由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