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是手头紧了。”
妙真听了咋舌,不过她也很奇怪,大伯父不是贡生吗?怎么仿佛还借起钱来。
却说这徐大郎和黄氏在阊门到胥门最繁华推带赁的宅子,一个月是六钱银子,一年便是七两二钱银子。他夫妇的工钱都不低,黄氏会养蚕缫丝自己织绢,一年差不多能织六十匹左右,除去成本也有四十几两,徐大郎之前做讲郎一个月也有十两,但是他这个讲郎做的心虚,怕人家探他的虚实,遂去一家社学做先生,这么一来,一年只有十二两,还有每天两分银子的伙食,一年下来也不过七八两。
其实这对于普通人而言,也十分不错了,但是黄氏拼命想生个儿子,各种抓方吃药,还要培养女儿,因此二人生活才拮据起来,也不得不借钱来。
当然,他从书院辞职,到社学教书,这些事儿他都没跟家里人知会。
但可不知怎么,徐大郎是松了一口气的,再也不必被人怀疑了。
这样一来,黄氏又不满:“你一个贡生,做讲郎绰绰有余,那一个书院不好,还能去别的书院?怎么就只去一个社学,说出去我都没脸了。”
徐大郎还能说什么,他也十分无力
在一旁的妙云见她娘骂她爹,也是默默垂下眼睛,还好她夫妻二人见女儿这般,连忙停止了争吵。
然而在五月,徐大郎得知弟弟乔迁新居时,都有些不可置信,他对徐三郎道:“这是真的假的啊?”
“是真的,二哥在阊门开了一家金阊儒林书坊,家里那两间屋子都卖给我了,说是要凑钱,为了买那宅子,欠了好大一大笔钱呢。只我也刚盘下铺子,钱不凑手,就只给了几吊钱,其余的日后再还。”徐三郎这般说也是暗示徐大郎早日还钱给他。
徐大郎知道是二弟买下来的之后,肯定要上门的,黄氏也准备了两样水礼过去,她们一家三口到了钮家巷时,见此处书坊林立,书籍精美,附近还有秦楼楚馆林立,也无怪乎此处是最精华之地段。
“是那儿吗?”妙云人小眼睛尖,很快就看到了。
他夫妇二人顺着女儿的指向看到门脸两间颇为齐整的书坊,牌匾上写的便是“金阊儒林书坊”,柱子上描的各种梅兰竹菊,很是雅致,外面挂着“最新的周羽教子寻亲记已经到货”的旗帜,书架上摆放的都是最时兴的话本子。
又见徐二鹏迎出来道:“大哥大嫂,我带你们从那边进去。”
说罢,又让伙计在这里看着,请他们饶到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