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英国可以在海上威胁我们一次,就可以用它威胁我们两次,三次,甚至更多。”
提贾尼“哦”了一声,缓缓点头。
法兰西发展的把柄会被英国人抓在手里,只要英国人不高兴就会亮出这个把柄在法兰西面前晃一晃。
然后法兰西屈服一次,两次,三次最终变成英国的傀儡,永远不可能超过英国。
“可我们现在能怎么办?”提贾尼语带忧虑:
“我们的海军远不如英国人,我们无法与他们正面对抗。”
“德国人也不可能听我们的,他们会选择坐山观虎斗,因此他们的海军不会参战。”
“因为德国海军不参战,英国人会将主力投入地中海,那实力将是我们的3倍甚至更多。”
提贾尼总结得很到位,句句说在点上,但没有一句是对的。
夏尔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事实上,英国海军的实力远不如我们,少将。”
“德国人或许不会听我们的,但他们的海军会出战。”
“英国人不管在地中海投入多少海军,都将成为瓮中之鳖,它们不过是送到我们嘴里的肉。”
提贾尼用怪异的眼神盯着夏尔,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中将?这,这不好笑,一点都不!”
英国对地中海封控越来越严密也越来越过分。
不止一次,英国派出战列舰带着几十艘军舰包围阿尔及尔港,对运往法兰西的商船进行搜查并扣留其中一部分。
理由是:这些商船运送战争物资,它们很可能流入德国。
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英国对盟友的背叛。
克雷孟梭忙碌起来,他派出大使向英国这种行为表示抗议。
英国只是轻飘飘的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法兰西已经与德国达成‘停战’协议了,那么它就没有作战需求。”
“但法兰西却在大量运输战略物资,并且将它们转卖给德国。”
“这是资敌行为,也不符合协约国的利益,我们做的只是在保证物资不会流入德国。”
甚至它还抛出一种怪论:“我们不是针对法兰西,我们对丹麦、瑞典、荷兰,还有其它国家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视同仁!”
话中之意是:其它国家可以接受,法兰西为什么不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