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初露锋芒(3)

文昊笔锋一转,又写下了一个更大胆的方案。

“大禹治水,在于疏导。臣以为,当效仿先贤,于黄河下游,另开数条分洪河道!”

他提议,在黄河下游地势低的地方,划出一大片土地作为蓄洪区,同时再挖几条新的河道用来分流。一旦发大水,就立刻打开闸门,把洪水引到蓄洪区和新河道里去。

这样一来,就算洪水再大,也能保证主河道的大堤不出事!

写到这里,齐文昊的呼吸都快了一些。他知道这个想法在这个时代听起来有多疯狂,需要的人力物力简直无法想象。

但他没有停。

他知道,真正能让那些考官,特别是主考官李侍郎看上眼的,还在后头。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东西——水患预警。

“水患的可怕,不在于水大,而在于来得太突然。”

他详细的写道,应该沿着黄河,从上游开始,每隔五十里,就建一个“水文站”。派专门的官员,一天到晚的观察水位、水流速度和水里的含沙量,并且全都记录下来。一旦发现上游水位暴涨,就立刻用传送军情的八百里加急,把消息一层层传到下游去。

这样,下游的官府就能提前好几天,甚至十几天,知道洪水要来了。

这几天的时间,足够组织老百姓带着家当撤到高处,也足够官府提前加固堤坝,准备粮食,做好一切准备!

把天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疏堵结合,是治本。

分洪泄洪,是防汛。

水文预警,是抢占先机!

三个核心的观点,一层套着一层,组成了一套完整又周密的治河方案!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