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8 请柬(2)

,嘴里还念念有词“咦,我放哪儿了”。

林颂看着马大姐殷切的眼神,沉吟了片刻,条理分明地说道:“马大姐,既然厂里定了调子,那咱们就得抓紧。我先拟个通知,把汇演主题、节目类型、上报截止时间、排练场地安排都写清楚,下午就发到各车间科室。”

听到这话,张大姐的腰立马不疼了,连连附和:“林颂同志是京市来的,见过大世面,文化水平高,笔头子又硬,写个讲话稿、审个节目词啥的,手拿把掐。”

其他人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略带歉意的笑容,异口同声地附和。

“对对对!林颂同志最合适!”

“张大姐说的没错,小林肯定行!”

“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我们不会推辞的!”

对林颂主动承担责任,马大姐心里十分熨帖,她扫了大家一眼,目光最后落到林颂身上:“小林,你需要谁配合,直接说话,工会全体同志都是你的后盾。”

“哎。”林颂说完,转头看向张大姐,“张大姐,您是领导跟前的大红人,跟领导关系好。评审团的人选,麻烦您得提前跟厂领导敲定,最好是各口子的代表。还有经费预算,场地布置、服装道具、以及评奖的奖励,都得先有个大概数目,到后面好打报告。”

张大姐两只手迅速扶到腰上,马大姐瞥了她一眼,直接堵住了她后面的话:“就这么定了,回头我把文件和要求给你。大家散会,都动起来,支持林颂同志的工作。”

-

林颂接了任务。

一般来说,越是这种临时性、表现性的任务,越容易出彩,当然,也越容易踩雷。

林颂先仔细研究了厂里往年的汇演方案和领导讲话稿,摸清了套路和偏好。然后迅速组织了个临时筹备小组,把各车间工会的文艺积极分子、还有厂里那几个能拉会唱、平时就爱出风头的职工拉了进来。

她把节目征集、排练督促、舞台搭建、服装道具这些任务都分派了下去。自己牢牢把控着节目最终审核、流程设计和领导讲话稿撰写这几个核心环节。

既抓住了重点,又不必事必躬亲。

最后审节目,哪个节目形式老套,哪个节目排练不到位,林颂一眼就能看出来,提出的修改意见往往一针见血,让人不服不行。

至于写讲话稿,那更是她的老本行。她不仅拔高到“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大干快上建设三线”的高度,又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