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吾国国力恢复,钱粮充足,再行出兵亦不晚。”
“更何况南边的桑谜(真腊)与西边的僬侥(骠国)蠢蠢欲动,朝廷可趁着与大汉停战的机会,南下从两国掳掠群蛮北上,充实国力。”
“陛下,臣附议,汉军兵器古怪,威力巨大,哪怕朝廷可以依托山川险阻来坚守,但若长久交战,朝廷必然支撑不足,更何况吾国许多部落都有抗拒之心,届时恐怕不易征召。”
二人话音落下,随即便将目光放在了祐世隆身上,而四十岁的祐世隆也不似二十几年前那般稚嫩了。
当年的他年轻气盛,且大礼西边的骠国,南边的真腊都被狠狠收拾过,就连占婆都偏向南诏,而且国库充盈的几乎装不下任何粮食。
这种情况下,他才毅然决然与大唐交战,并且将成都以南的诸州百姓尽数掠走,再扬大礼雄风。
可是如今国库空虚,大汉正值鼎盛,加上国内白蛮与乌蛮矛盾重重,南边的骠国与真腊小动作不断。
如果继续坚持与大汉作战,大礼确实会有灭国的风险。
想到这里,纵使心中不愿,可祐世隆还是点头道:“吾愿削去帝号,将国号改回南诏,归还昔年所掠汉民,向大汉求和。”
“陛下圣明”
堂内众多官员先后开口,随后便定下了出使大汉的使团和官员。
只是定下这些事情容易,难题在于如何熬到大汉愿意结束停战。
如果求和期间,他们的兵马无法挡住大汉的兵锋,那刘继隆自然不会接受投降。
正因如此,他们必须得将战线维持住,哪怕后撤,也不能撤退的太过离谱。
想到这里,祐世隆便吩咐道:“征募各部群蛮,以段宗榜率军三万兵马坚守剑川,以杨缉思率七万兵马坚守拓东,令杨酋庆率群蛮袭扰攻入通海的岭南汉军。”
“陛下圣明”
依旧是唱声传来,但祐世隆的心情却并不好。
他见识过汉军火器的厉害,因此近两年来都没有出兵袭扰大汉。
如今大汉将渤海、契丹、奚部都击败,西边的多康吐蕃又是大汉的臣属,这些情况摆在面前,他实在没有什么自信。
哪怕能够谈和,恐怕也会丢失不少疆土,导致南诏国力衰弱。
“呼大不了从南边讨回便是。”
祐世隆自我安慰着,而他所下令派出的使团也在朝会后翌日出发,急火火的朝着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