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骈预计里,讨平南蛮最快一年半,最慢三年。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山下突然有兵卒艰难攀爬上山,来到他面前作揖道:
“高王,南蛮派遣使团往洛阳求和,请我军放关。”
“放他们过去。”
高骈想也不想的就同意了,毕竟他还没有自大到阻拦使者,更何况使者过关也泄露不了太多情报。
至于使团能否说服刘继隆,他则半点不曾担心,毕竟刘继隆若是如此好说服,那他早就割据江南了。
有火炮火枪在手,南蛮就是大汉嘴前的排骨,虽然有些难啃,但架不住好吃。
“传令给前军都尉杨师厚,令其昼夜不停地炮击石头关,若关隘告破,令他便宜行事,不必顾忌南蛮火烧栈道。”
“是!”
高骈吩咐王建,王建则是派人返回军营传信去了。
如今已经是十月,五月武举的那些官员早已南下,并且在军中熟悉了两个多月。
一甲授都尉,二甲授别将,三甲授参军
高骈亲自考校过送到他军中的这些武进士,不然也不会大胆启用杨师厚作为前锋。
除了杨师厚,他也发现了不少有才干的官员,他准备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以边打边练的方式来磨炼他们。
西南四道的汉军将士在战斗力上没的说,但西南毕竟十年没有爆发大的战事了,许多老卒早已退役。
尽管装备给了汉军足够的战斗力,可经验始终不足,而南蛮就是这把磨刀石。
讨平南蛮,西南的战斗力和经验起码能支撑十几年,而南中地界的群蛮情况,更是可以保障西南汉军在日后保持较高的战斗素养。
想到此处,高骈继续举起单筒望远镜,继续观摩起了石头关的战事。
与此同时,张武率军渡过牦牛水,开始举兵攻打磨豫城,而想要攻打此城,沿途的情况与高骈遭遇的情况相差不大。
南诏北部都是山脉险阻,官道狭长,栈道不断,石堡高筑的情况,只能硬着头皮用火炮将这些石堡城池关隘啃下来。
相比较北边两路兵马,东、南两路兵马遭遇的情况则是大有不同。
从岭西、安南分兵攻入通海境内,遭遇的主要是山城、密林和沼泽等险阻。
由于南诏早已派兵焚毁渡桥、栈道,李阳春、邓俨只能率军不断砍伐树木,缓慢前进。
半个月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