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换将(3)

副将的权力比其他裨将军要大,其提出的建议,往往会让主将认真考虑。

王翦灭燕时,其副将就是辛胜。但辛胜和王翦一样都是稳妥性子,其光辉难免被李信和羌瘣抢走,倒是显得存在感不强。

听到赵佗这话,秦王政雄鹰般的眸子眯了起来。

这小子,问了一个角度刁钻的问题。

他澹澹道:蒙恬。

蒙恬!

赵佗倒吸一口凉气,果真如此。

中郎将蒙恬!

他赵佗在秦宫当中郎时候的老领导。

赵佗之所以惊讶,倒不是说蒙恬此人没有能力,在历史上,蒙恬北却匈奴七百余里,麾下统领着数十万大军,声威震于北疆,在整个秦朝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将。

但那是以后,现在的蒙恬虽然熟读兵书,父、祖皆为名将。且有左庶长的高爵,位居中郎将一职。但他实则从未上过战场,沙场征战的经验甚至还没有赵佗多。

且蒙恬比李信还要小几岁,这样的人来当李信的副将,然后去灭楚国。

这种灭楚组合,赵佗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他知道秦王政之所以这样做,多半是想任用一批郎官出身的青壮将领,用以取代王翦、杨端和、辛胜等老将,要为秦军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削弱那些老将的权威,避免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

放在普通战事中,本来也没什么,但在灭楚时做这种事,就有些儿戏了。

一切,都是因为骄傲作祟啊。

眼见赵佗面色变换,秦王政皱眉道:怎么,你认为蒙恬不行。

事到此处,赵佗也不得不迎难而上了。

他咬牙道:赵佗曾在蒙中郎将手下任职,自然知道中郎将乃是天生的将才,又有家传兵学,未来定是天下名将。

秦王政点头,蒙恬是继李信之后,他最为欣赏的少壮派将领,能力肯定是有的。

但赵佗话音勐然一变,大声道:但臣亦听闻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且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有李信将军为主将,此番伐楚自然无碍。但副将若是选择一老成持重的战将,那就像在老虎身上插上一对翅膀,此战更是能事半而功倍,越发的稳妥。

秦王政皱了皱眉

,虽然赵佗没有明说,但其话中的意思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