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额外的赏赐。
虽然蛮夷之地恶名远扬,但重赏之下必有匹夫,赵佗给出了官职,悬赏了财物,那些从诸子学室中毕业,又没有找到出路的年轻人中总有几个热血的,心一狠就领命应诺,前往蛮夷之地想着干个几年,拼一生前程出来。
诸子学室在赵佗规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比如诸子学室的兴盛难免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对当今的法家领头人,文通侯李于来说,就感觉十分不爽了。
在赵佗变法改革前,法家在秦国独大了一百多年,秦人除了军功爵外,另一条上升通道就是进入学室学习律法,出来便可做吏为官。
所以秦人对学法趋之若鹜,法家在秦国的地位十分高,因为他们把持着一条重要的为官途径。
赵佗这次改革变法,相当于是将昔日法家独吞的利益抽出来,分给其余诸家。
百家受益,唯法家独损。
这可是赤裸裸的利益冲突啊。
李于是二世皇帝任命的廷尉,法家承受的所有压力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如果是李斯这种老江湖,或许还会忍耐,或是另有对付的招数。
但李于年轻,又对赵佗素有偏见,见到赵佗对法家进行打击,心头很是愤怒。
他将李斯的教诲忘了大半,仗着自己同样是顾命大臣的身份,有时候不免和赵佗针锋相向。
到了秦三世皇帝二年十一月的时候,矛盾更是在朝堂上公开激化。
李于公开攻讦赵佗那些选拔诸子门徒为吏的政策,认为这些人不通律法,若是在朝堂和各郡县为官吏,将会给天下带来混乱。
只有法吏才是秦国能够存在的根本,绝不可舍本逐末。
面对李于的反对,赵佗平静对待,而其他公卿则是连番上阵,怼的李于节节败退。
“可恶,赵贼把持国家大权,朝堂上尽是他的党羽,将我这个先帝所命辅国之臣毫不放在眼中。此贼如今的模样,是要学昔日的吕不韦吗!”
李于在入宫觐见太后时,不由尽诉心中愤怒。
特别是他提到的吕不韦的名字,更让太后李姝脸色骤变。
她先瞪了自家兄长一眼,吕不韦可是和帝太后有一腿的,这话能乱类比吗?
不过仔细一想,如今赵佗的情况还真和昔日吕不韦有些相似。
皇帝年岁尚幼,还未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