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四章:落幕(大结局)(4)

在此之前,他不能给赵佗把柄。

在这样的打算下,三世皇帝不再对赵佗形成桎梏。

赵佗在撕破脸后,也没有客气,将能抓的权力尽数抓在手中。

特别是军队。

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对这个道理非常明白。

除了中尉军和卫尉军之外,就连宫中郎卫也被其党羽渗透。

至于朝堂上的那几个大家族,亦是各有态度。

太尉王贲于当年病逝后,其子王离继承武城侯爵位,被举荐为太尉。

王离曾追随赵佗灭齐和攻取河南地,算得上赵佗的旧部。

赵佗又是他大父和父亲的旧部,赵、王两家的关系纠缠不休,相比于陌生的三世皇帝,王离自然是倾向赵氏更多一些。

“大父和父亲皆言,朝堂之事多做少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情况我还是不参与的好。”

王离叹息着摇头。

相比王氏的中立,蒙氏的蒙毅则对赵氏专权非常不满。

只是可惜新任的廷尉赵高以河西蛮夷多事,律法难以通行为由,举荐了蒙毅这位法律高手前往河西张掖郡为郡守。

对于这个举荐,将作少府章邯,治粟内史王戊等人纷纷赞同,最后在赵佗奏禀皇帝后,将蒙毅送到了张掖郡当郡守,去治理那里的月氏人和羌人。

蒙氏之后,杨氏的杨熊是赵佗好友,辛氏因昔日辛梧的关系和赵佗多有往来,并非敌手。李氏的李信就不用多说,唯有冯氏因为有女子嫁给文通侯李于的缘故,和赵氏有些不睦。

但冯氏的当家人冯去疾是个老江湖,知晓分寸,有他在,冯氏并没有露出敌意。

王绾、冯去疾年岁已大,没了多少锐气,为了家族着想,尽量避免和赵佗冲突,使得整个秦国朝堂彻底成了赵佗的一言堂。

他说一,没人说二。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赵佗并没有理睬陈平、郦食其,甚至黑臀、钟离眛等人的劝进之说,他只将心思放到国家大事上,认真的革除旧弊和进行创新。

秦三世三年,因为没有了李于等法家门徒的阻挠,赵佗的诸子学室计划顺利在天下推行,狠狠收了一波天下士人之心。

除了法家门徒外的所有士人,皆言镇国侯开明,愿意传承诸子学问,乃是世之贤臣。

诸子学室的推广,培养出了一批知识分子。

其中的佼佼者被举荐成为官吏,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