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2章 :刎颈之交(3)

秦军东出必定先解荥阳之围,才会有渡河北上的可能。河内受秦军威胁,但并非急切之危,反而是我陈馀现在正被秦军围攻,旦夕之间就有可能城破覆亡。”

“你张耳顾虑大河以南的秦军,却不忧虑我陈馀的安危吗?竟然还推言让我等待吴王的支援,可恶!我看你就是怕了王离!”

陈馀勃然大怒。

吴王如今正在燕地,哪怕收到信件后就立刻动身南下,两地千里之遥也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赶路。

所以陈馀不怪吴王,客观困难摆在眼前没什么好说的。

但和吴王不同,你张耳拥兵数万屯驻河内,就在上党的边上,率兵前来支援要不了多久,甚至这边上党之战打完了,河南的战事都还没结束。

你竟然用这种借口来推诿我陈馀的求援,何其可恶!

换成其他人,陈馀不会这么生气。

但你可是张耳啊!

陈馀以父事之,约为刎颈之交,曾经发誓同生共死不离不弃的人!

“秦军按兵法围三阙一,给了吾等与外面联系的机会,你且在夜间出城再去一趟河内,将我亲笔书信交给张耳!”

陈馀咬牙低吼。

他要亲笔写下书信责问张耳!

到了晚间,夏说又带着几个骑士夜出南城,直奔河内而去,一路上并未遇到秦军阻拦。

轻骑快马,昼夜兼程。

夏说两日间就抵达河内野王,再次见到张耳,并送上了陈馀的亲笔书信。

“始吾与公为刎颈之交,今馀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屯于河内,不肯相救,昔日同死共生之情何在?苟必信,何不赴秦军俱死?且公与吾两军相合,未尝无破秦之机!”

信中话语严厉,陈馀以昔日所发誓言质问,羞的张耳面红耳赤。

他不去上党救陈馀,除了南边的秦军威胁外,也少不了惧怕王离大军的原因。

人家二十万大军,哪怕是分了一部分兵力出去,也是他手中兵卒的好几倍。

更别说张耳手下除了吴广给他的三千人,在经历过几场战事后有些胆魄战力。其余两万多人都是新附之卒,战斗力很有限,怎么可能是王离秦军的对手。

三万对二十万,新附之卒打北疆边兵。

这怎么看都是必死的结果。

张耳已经五十多岁了,早过了年轻气盛的时候,平日里行事以稳妥为上,自是不可能热血上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