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无罪的,哼!”
世间最能显出效果的就是对比,有秦二世这位“圣君”在前,唐皇的大赦和恩赏显得无比珍贵,放到后世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也会因秦二世的衬托而显得仁善与圣明。
一时间随着恩赏和赦免的命令下达,九州万民皆高呼天子圣明。
几道命令笼络了下层人心,封侯赐爵得到了群臣拥护,这使得吴广皇帝的位置坐的越发稳妥。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这次封赏颇有些想法。
邯郸唐宫。
一处楼台上,皇帝夫妇凭栏远眺,欣赏他处景色。
“你觉得朕这次的封赏有些重了?”
吴广侧首,望向旁侧的皇后。
舒姣并未回避,她咬唇道:“陛下所封万户侯者四,再加上诸列侯、关内侯食邑,差不多十三万户,能当一小郡了。这么多的赋税落于他人之手,总感觉于国无益。”
吴广大笑道:“不愧是一国之母,朕之皇后,果然是为了吾家所想。但这万户侯者中可还有汝兄啊。若是少封,下相侯得到的好处岂不是要大为减少了。”
舒姣微笑道:“若是众臣皆少,妾兄少些那也无妨。”
“你啊你,平日里挺精明,怎得在这事上看不清。”
吴广摇了摇头,转而又若有所悟,道:“是了,你居于宫中,不识军伍,故而不太清楚朕大封之缘由。”
舒姣蹙眉道:“陛下这样做,是有何用意?”
吴广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朕从布衣至天子不过三年,又多征战在外,与群臣相聚不多,你认为群臣诸将中有多少能一心效忠于朕?”
舒姣一怔,面露思索。
吴广自己说了下去:“昔日秦始皇并一宇内,功业大哉。但其封侯者寥寥,有功之臣无万户之封,然群臣诸将却无反对者,何也?”
“因为他秦国三十多代君主,经营了五百余年!”
“秦皇族根基深厚,得到关中之民的拥护,就算他不大肆封侯奖赏,麾下群臣也无多少敢有反心和不满。”
“但朕不同,朕起于微末,三载而定天下,看似极快,实则根基不稳,群臣诸将之所以愿意跟随朕,不过是为求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如果在此时吝啬封赏,引得人心不满,岂非暗藏祸根乎?”
“朕得天下,并大封列侯,使他们各得利益,彼辈便会拥护朕,拥护吾吴氏于天下的统治。不过舍一郡之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