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的考试,就一定有最优解吗?
可能你那个解决方法是最有效的。
但有时候答案,需要顺应一下国势。
当然,就算不是跟着国势走,也不能够完全的对抗大势。
想着想着,宋时安终于明白了,然后豁然开朗!
这一题,考的就是揣摩阅卷人的心理。
但阅卷人的心,也不能够自由的随他自己而跳动。
国子监的那几位大学士,也有挣扎,也有倔强。
那么思路就很清楚了。
你提出的方案,不能够绵软无力,规避核心问题。
但是,又不能够完全想着解决问题,直击根本。
国家没粮食,世家要让利。
而平衡点就在于,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