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四章- 亚元(3)

在这里的晋王,虽然一直被评价为中庸,但也感受到了这文章的水准。

第一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段,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第三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篇文章里,能够摘抄出的佳句哦不,名句,比比皆是。

读完之后,孙康停了下来,嘴角带笑的观察众人。

就像是安利了一个好番,等着人夸一样。

“给我看看。”

古易新抬起手。

连忙的,一位年轻学士将孙康手里的试卷接过,双手呈上,送到古易新的手里。

“文字质朴,但言语传神。

更重要的是,说理务实。

每一段到下一段,都是深度的拔高。”

作为策论主考官,不是尤其擅长辞赋的张兆,都忍不住的评价道:“每一段,都是道理的递进。

为何读书,读书的作用,怎么读书。

而且,言辞极其贴切就像是掐着我那愚钝徒弟的脖子,一字一句的劝诫。”

“太精髓了。”

有人插嘴道,“现在的书生,只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为科举为功名。

但却不明白,读书到底让他改变了什么。”

“最后一段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妙,妙,妙啊!”

“这个学生,书读得好啊。”

张兆越想,越觉得了不起:“此篇文章,哪怕是放在进士考卷里,也能拿甲等一,绝对可以。”

“举人考生里,竟然还有如此见解深刻之人?”

“会是孙司徒家的公子吗?”

有人猜测道。

这一次的科举,全国参加的人加起来七千余人,其中不乏一些少年天才,而其中有一个解元大热。

那就是孙司徒的公子,孙谦。

他不一样在于,他参加科举非常之晚。

在十六岁以前,连童生都没考,一直在潜心学习。

然后十六岁参加童生考生,以全科第一的成绩,拿下‘金元’。

那时,他的学识智慧,早就超过一般举人了。

这次十八岁,又参加举人考试。

所有人都知道,孙司徒让自己儿子那么晚才科考,只有一个目的,创下科考创建以来无人达成的记录——连中三元。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