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9章 走向成熟的中国文明(4)

变形后的读音。

曹操领导的曹魏集团是中原汉族最强盛的军政集团。曹操是中国历史中绝对不能绕开的伟大人物。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至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之子,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112],葬于高陵。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此外,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

曹操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品德高尚、谋略过人、杀伐果断、忍辱负重,在外族和歹人把持东汉朝廷,天下大乱的情况下,他能够义无反顾、沉着冷静地组建汉民族的精锐之师,维护东汉朝廷的统治,最终联合各方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地区,与以湖北和四川为基地的蜀国,以江淮及江南地区为基地的吴国,形成三国鼎立。

曹操是中华文化及汉文化熏陶而产生一个民族脊梁般的伟人,他不仅文韬武略,而且具有哲学家和诗人的伟大情怀和仁义之心,他既能看透人生及世间万物,但是又不失对高尚情操及真理的追求。在众人质疑和谩骂中,仍然能够保持高尚的节操和品德。与曹操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帝王将相、学者和谋士等,他们的功德、修养和觉悟都无法与曹操相提并论。由于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都信仰儒家思想,同时也是统治者的代言人,因此他们给曹操最大罪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