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5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简史之六!(5)

越为尚书令。成都王颖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宫廷将领陈轸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晋惠帝被俘,东海王越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颙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司马越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鲜卑、乌桓等势力击败成都王颖。张方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颙与东海王和解,最后成都王颖被废,河间王颙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公元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和司马腾围攻,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建国。

公元305年,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

公元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败走,司马模占领长安。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成都王被害,晋惠帝被司马越毒死,其弟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摄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在八王之乱期间,晋朝国内到处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內迁少数民族受到当时士族统治者加倍的极端压迫,迫使内迁诸民族乘机纷纷举兵造反,寻求独立谋生,因此造成五胡乱华的旷世大劫难,永嘉之祸后士族百姓纷纷南渡自保。

在八王之乱期间,“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大夏、北燕。后世由此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实际上先后还有冉魏、翟魏、西燕、桓楚、谯蜀、前后仇池等僭伪政权。

当时,作乱中国的外族有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乌桓、巴氐及高句丽。

八王之乱期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分子陆续叛变,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于304年称王,两年后称帝,国号成,与罗尚在巴郡对峙。

308年匈奴首领刘渊称帝,国号汉,割据山西西南部。由于晋朝在中原解除武备,无力平定叛乱,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动摇了统治基础。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

刘渊为了要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攻打洛阳,多次被击败。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各州,石勒吞并王弥,脱离刘渊转战南下。

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为帝。同年,石勒经宛城、襄阳,掠夺江汉一带,隔年北返。当时关东又有蝗灾,洛阳缺粮,鲜卑拓跋部猗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