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等通过阿拉伯海、红海,输入中东市场,再经过地中海输入欧洲市场的航海补给站和货物中转站。因此柯枝和古里居住着大量的华人。郑和应该在柯枝和古里获得了很多真假参半的关于朱允炆及其朝廷的消息,因此此次航海到此结束了。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至1411年),历时3年,出动3万人左右的航海舰队,这次出海郑和舰队对南洋东南亚海岛进行逐一排查,最后排查都印度洋南亚次大陆南端东海岸斯里兰卡岛上的锡兰山国,郑和舰队遭遇该国5万海军围攻,在危机时刻,明军趁着该国内部空虚,出奇兵,派两千步骑兵登岸,直接攻击该国王城,破城而入,生擒该国国王亚烈苦奈儿并家属。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郑和船队还朝。成祖赦免了亚烈苦奈儿,下诏另择贤君,进一步提高了明帝国在东南亚的威信。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1412年至1415年),历时3年,出动3万人左右的航海舰队。这次航行在苏门答腊岛遇到某国国王苏干剌刚刚弑君篡位,郑和舰队维护正义,与苏干剌爆发战争,最终生擒苏干剌(感觉这个故事编造得很无聊,身负重任在海外办事,干什么要管这些闲事?战争必有损失,难道郑和不担心朱棣怪罪他?我们认为苏干剌没有配合明军盘问和检测,所以他才遭受明军的打击)。最终,郑和舰队在绕行南亚次大陆西海岸及阿拉伯海海岸对沿岸城市进行逐一排查,沿着东非海岸南下,在肯尼亚登岸检查后,郑和舰队返航回国。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1416年至1419年),历时3年,出动3万人左右的航海舰队。这次航行被明史等描述成对南海诸岛的友好访问。这些岛国对明朝真有那么重要吗?郑和等人在国内休息不到半年,又开启如此昂贵的航行?因此我们认为友好访问只是掩护,郑和舰队的任务是从肯尼亚开始,东非海岸南下继续排查朱允炆及其朝廷的踪迹,我们认为在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以及科摩罗岛、马达加斯加岛、毛里求斯岛等东非岛屿进行排查,并第一次获得西非航线及大西洋的信息,因为马达加斯加的港口是印度洋航线与大西洋航线重要补给站和中转站,在马达加斯加的海港停靠着很多来至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和地区的船只,因此郑和舰队的调查人员肯定从这些欧洲人嘴里获得明军曾经攻打欧洲,而且欧洲北海沿岸和岛屿、波罗的海沿海及岛屿等欧洲国家和地区神秘亚洲朝廷和军队控制着!这些信息正是郑和船队要寻找的。也许当时郑和船队没有非洲西海岸、大西洋和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