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2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简史四十三!(6)

亚洲区间贸易”。

他们认为,在印度的布匹、东南亚的胡椒和香料、日本的银、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之间,若能建立一套循环而有效的交换机制,就不必从欧洲运来大量的白银和黄金,便可得到亚洲的货品。

显然,荷兰人对明帝国对白银的需求,以及亚洲其他各国对不同物品的需要有充分的认知。他们不但要垄断东南亚的香料贸易,还要垄断中国的丝绸及瓷器贸易,以建构他们的亚洲区间贸易机制。

所以,荷兰人必然会在东南亚和中国海域挑起争端与冲突,以消耗其欧亚竞争对手,并增强自身在亚洲内部商路上的地位。玩过大航海时代游戏的读者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一机制的建立过程,在此简要说明一下。

此计划主要针对三个海域:一为马鲁古群岛,二为印度洋,三为南中国海。其中,荷兰人的首要目标是要在马鲁古群岛确立对香料的垄断。

这一烦琐复杂的过程消耗了荷兰人60年的光阴。最初20年里,荷兰人身陷于旨在消除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在此区域势力的各种战役。

到了1605年,葡萄牙人在马鲁古群岛和安汶的堡垒已落在荷兰人手中;1607年,西班牙人也退出了德那地;1619年,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雅加达建立大本营。自此,荷兰人有了一个作为海洋商业帝国首都及军事指挥部的根据地,并控制了马鲁古群岛及他海峡。

1621年,荷兰人对班达群岛的征服标志着其已经基本上独享香料产地。之后,荷军在总督迪曼及军官阿诺德的领导下,先后在1640年和17世纪50年代,平息了摩鹿加人居住区不断爆发的反抗。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

台湾荷西殖民时期,从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登陆大员港,直到1662年明将郑成功接受荷兰末代总督揆一献城投降,前后共计38年。

1666年,荷兰人思比尔曼及其忠实的布吉斯裔战友阿隆巴拉卡王子率军占领望加锡后,荷兰人对香料垄断的最后漏洞也被堵住了。

荷兰人的另一个长期军事行动,则是有步骤地消除葡萄牙人在马六甲、锡兰和印度南部的势力。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开始于17世纪30年代荷兰人对葡萄牙在印度的总部——果阿的封锁。

荷兰人将葡萄牙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