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4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简史四十五!(2)

。经过在地中海特别是大西洋的诸次战斗,英国也同荷兰一样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于是同意进行和平谈判。

战争互有胜负,然而在最后关头,荷军溃败。1654年双方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认输并承认航海条例。根据合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并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荷兰领悟到船舰上的弱势而开始各个重大的造船计划,在各地开始建造风帆战列舰,甚至法律明文规定不得将这新造的六十艘出售,第二次英荷战争其实已经在酝酿当中。

第二次英荷战争(英文:secondanglo-dutchwar;荷兰语:tweedeengels-nederlandseoorlog)包括1665年6月~12月洛斯托夫特海战及卑尔根海战阶段;1665年12月~1666年9月四日海战、古德温海战、圣詹姆斯日之战及“霍尔姆斯篝火”之战阶段;1666年9月~1667年7月英荷对攻战等三个阶段,这场战争发生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起因于英国订立更严苛的航海法,并占领荷兰位于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

战后荷兰保有从英国占领的领地苏里南,割让包括新阿姆斯特丹在内的北美殖民地新尼德兰给英国(也就是双方互换领地);而英国修改航海法,让出部分商贸利益给荷兰,并被迫和荷兰、瑞典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向法国施压,要求法王路易十四退还大批领土给西班牙(1667-1668法国在产权转移战争打败西班牙)。总体来说,第二次英荷战争是英国战败,因此酝酿出第三次英荷战争。

第三次英荷战争(英语:thirdanglo-dutchwar;荷兰语:derdeengels-nederlandseoorlog)实际上也是荷法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英荷海上争夺的最后阶段。

战争使得欧洲的许多国家卷入其间。荷兰是法国在欧洲建立霸权的障碍之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早就图谋瓜分荷兰,并将现今属于比利时的荷兰领土作为法国的“天然边界”,以巩固法国大陆霸权的地位。英国方面也对上次战争的失败心有不甘,希望卷土重来。于是,在法王路易十四的贿赂下,英王查理二世同意了共抗荷兰的提议。

1670年6月,两国签订了多佛密约。该条约规定:查理二世有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并与法国共同对荷兰作战的义务;路易十四有出兵镇压英国可能发生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