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体力几乎耗尽。
最重要的是,父亲的医药费还没有着落。
摸了摸怀中的玉佩,阿贝下定决心:先把它当了,救父亲要紧。
她向路人打听当铺的位置,被指引到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一家挂着“信义当”牌匾的铺面出现在眼前,门窗紧闭,只留一个小窗口,看起来神秘而令人不安。
阿贝在门口踌躇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走上前。
窗口内坐着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正就着灯光看账本。听到动静,他抬起头,透过小窗打量阿贝:“当什么?”
阿贝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那半块玉佩,递进窗口:“这个。”
老先生接过玉佩,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良久,他抬眼看看阿贝:“哪来的?”
“家传的。”阿贝按照想好的说辞回答,手心却在冒汗。
老先生若有所思地摩挲着玉佩:“想当多少?”
阿贝对玉佩的价值毫无概念,犹豫着说:“您看值多少?”
老先生伸出三根手指。
“三、三十大洋?”阿贝试探着问。在她看来,这已是天文数字,足够支付父亲的手术费了。
老先生嗤笑一声:“三块大洋。爱当不当。”
阿贝如遭雷击:“三块?这、这不可能!您再看看,这玉质很好的,雕工也精细...”
“半块玉佩,来历不明,能给你三块就不错了。”老先生不耐烦地摆手,“要当就当,不当就走人,别耽误生意。”
阿贝咬紧下唇。三块大洋连去省城的车费都不够,更别说手术费了。她伸手想要拿回玉佩:“那我不当了。”
老先生却把玉佩一收:“慢着。你这玉佩...我看着有点眼熟。”他再次仔细端详,脸色微变,“小姑娘,你这玉佩到底从哪来的?”
阿贝警觉起来:“家传的。您要不当就还给我。”
老先生眯起眼睛,忽然朝里间喊了一声:“掌柜的,您来看看这个。”
一个穿着绸缎马甲的中年男人从里间走出,接过玉佩一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他仔细打量阿贝,目光锐利:“姑娘,你这玉佩不简单啊。若是来历不明,我们可不敢收。”
“真是家传的!”阿贝坚持道,心里却打起鼓来。难道这玉佩有什么特殊来历?
掌柜与老先生交换了一个眼神,忽然笑道:“既然如此,我们出十块大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