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日渐改善的生活,莫老憨一咬牙:“行!爹跟你一起去!让你堂哥带路!”
阿贝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知道,这一步迈出去,她的世界将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莫家村。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藏在胸前的半块玉佩,冰凉的触感让她心中莫名生出一股勇气,仿佛这玉佩冥冥中给予她力量,指引她去往更远的地方。
场景二:沪上闸北,绝境与决心
林氏的病情在汤药的维系下,暂时没有恶化,但依旧缠绵病榻,咳嗽声日夜折磨着莹莹的神经。那日陈大夫的话言犹在耳:“需得好生静养,用药也不能断。”这意味着持续不断的银钱投入。
莹莹夜以继日地赶制绣品,手指被针扎破了无数次,眼睛也熬得通红。但即便她手艺再好,绣活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追不上药费和生活开销的速度。孙掌柜那边,即便莹莹据理力争,压价的情况依然存在,毕竟贫民窟里会绣活的女子不止她一个。
这天傍晚,莹莹当掉了母亲最后一件像样的首饰——一根细细的银簪子,换来的钱却只够抓十天的药。她捏着那几块冰冷的银元,走在昏暗、潮湿的弄堂里,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邻居们的闲言碎语,张婆子偶尔投来的幸灾乐祸的眼神,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她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坐以待毙,结局只能是山穷水尽。
回到家中,她服侍母亲喝完药,看着林氏沉沉睡去,憔悴的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莹莹轻轻抚平母亲紧蹙的眉头,心中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她走到那个装着她们仅存物品的破旧木箱前,从最底层翻出一块洗得发白,但质地依稀能看出不凡的蓝色土布包袱皮。这是莫家鼎盛时,她婴儿时期用过的东西,林氏一直舍不得丢。莹莹将包袱皮仔细铺平,然后,她找出笔墨——这是齐家管家早年接济时,知道林氏重视女儿教养,特意带来的。
研墨,铺纸。莹莹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幼时母亲握着她的手,教导她写字的场景。她要用这封自荐信,去搏一个未来。
信的内容简洁而恳切:
“敬呈齐府洋布行掌柜台鉴:
小女莹莹,闸北贫家女,年十二。粗通文墨,略识算学,性情沉稳,手脚勤勉。听闻贵行招录学徒,不揣冒昧,毛遂自荐。但求一栖身之所,习一技之长,以奉家母汤药。工钱不敢奢求,唯盼掌柜给予机会。若蒙不弃,必当勤勉做事,不负恩德。
叩谢!
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