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热火朝天。
钳工考核区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实操考核点,每个考核点都配备了完整的工具台、台虎钳和不同的考核内容,由不同的裁判组负责评分。
选手们则按照抽签顺序,依次前往不同的考核点完成项目。
“所有选手注意!”主裁判拿着喇叭宣布,“下午实操考核共三项,每项限时四十分钟,满分一百分。”
“第一项,精密孔系加工与测量,30分;第二项,异形零件镶配与修整,30分;第三项,机械设备现场故障判断与排除,40分。”
“最终按三项总分排名!现在开始抽签决定考核顺序!”
赵四抽到的是第二、第三、第一的顺序。
比赛哨声吹响!选手们立刻奔赴自己的第一个考核点。
赵四首先来到“异形零件镶配”工位。
他看到毛坯是两块方方正正的中碳钢,图纸要求加工出一个标准的燕尾槽和配合键。
这活儿考验锉削的基本功、角度控制力和手感。
他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仔细研究图纸,在脑中构建出加工步骤。
然后他选择了一把粗齿锉,快速而稳定地去除大部分余量,建立初步形状。
接着换上周师傅那套老锉刀里的细齿三角锉和刀口锉,开始精修角度面和配合面。
他的动作举重若轻,每一次推锉都力道均匀,发出的声音平稳悦耳。
他不断用角度尺和塞尺检查角度和间隙,进行微调。
在加工楔形键的斜度时,他甚至采用了一种罕见的“借料”方法,通过精准计算,从另一个非配合面去除材料,来保证斜面的尺寸和角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配合面的加工余量。
最终,他只用了三十五分钟,就将两个零件完美地镶配在一起。用木锤轻轻一敲,楔形键顺滑地嵌入燕尾槽,严丝合缝,用手晃动毫无间隙。
用塞尺检测,最大配合间隙仅为0.015mm。裁判组测量后,脸上都露出了惊叹的表情,给出了30分的满分!
紧接着,赵四转战“故障排除”考核点。那台老台钻旁已经有两三个选手败下阵来。
赵四冷静地上前。他没有盲目拆卸,而是先观察:启动台钻,主轴旋转正常;尝试扳动进给手柄,感觉异常沉重且无自动进给动作。
他立刻判断问题出在自动进给系统。
他果断切断电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