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5章 刀刀见血(2)

边的热处理炉、吊装夹具、淬火槽等设备。

王永革和陈继业也分头行动,一个去查测温记录和工艺卡片,一个去检查淬火介质的循环和搅拌装置。

刘科长和其他洛拖的技术员跟在后面,看着赵四专注检查却迟迟不语,有些人脸上已经露出了失望和果然如此的表情,交头接耳起来。

“刘科长,”赵四忽然开口,指着一处变形最严重的区域,“模具进炉前的预热是否充分?我看炉温记录,升温速率似乎偏快。大型模具心表温差过大,热应力是变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热是按规程走的啊。”刘科长怔了一下,皱眉回想:“升温速率好像是比苏联标准稍微快了点,也是为了赶生产进度,以前也这么干过啊”

“淬火时,模具的吊挂方式和入油方向是否一致?”赵四又指向淬火槽旁的吊具。

“我看这几套模具的吊挂点似乎不尽相同,入油时也有的是水平放入,有的是倾斜放入。这会导致冷却不均,产生巨大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叠加。”

“这”刘科长额角见汗了,“吊挂方式确实没太统一,工人们怎么顺手怎么来入油方向好像是有区别”

赵四走到淬火槽边,看了看搅拌机的叶片:“淬火油的搅拌速率和流向是否稳定均匀?我看这叶片有磨损,可能导致槽内油流紊乱,冷却强度不一致。”

“搅拌机是老设备了,确实有时好时坏”刘科长的声音有点发虚了。

赵四又拿起一套新模具的图纸看了看:“模具结构上,这些厚薄悬殊的区域过渡是否做了优化?尖角、薄壁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淬火时更是危险区域。原苏联设计未必完全合理。”

一连串的问题,个个切中要害,直指可能被忽略的关键细节。

刘科长和周围洛拖技术员的脸色渐渐变了。从一开始的怀疑、观望,变成了惊讶、思索,最后成了信服和专注。

理解这些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赵四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工艺执行和设备管理上的疏漏。这种基于事实和细节的分析,远比空泛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

“赵组长您看,这些问题”刘科长的态度彻底转变了,语气里带上了真正的尊重和请教意味。

“问题可能不止一个,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赵四综合着刚刚签到获得的案例集知识和现场观察,思路清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