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2章 技术讨论(2)

容和我们的初步建议,以技术交流函的形式,抄送鞍山钢铁公司、上海第五钢铁厂等主要供应商,先探探口风,听听他们的意见和专业看法。”

“第三,下次部里召开行业会议时,我将亲自向部领导汇报这个想法,争取由部里出面,组织一次小范围的、由主要用户和钢厂参加的技术协调会,共同商讨提升关键基础件材料质量的可行路径!”

厂长的决策层次清晰,既肯定了赵四的工作,又没有盲目冒进,充分考虑到了现实的复杂性。

“赵明同志,你看这样安排如何?”厂长看向赵四。

“厂长考虑得非常周全,我完全同意。”赵四立刻表态,“我们小组一定尽快完善报告,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好!”厂长满意地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散会!”

消息很快在技术科传开。王永革瞪大了眼睛,用力拍着赵四的肩膀:“四哥!你要搞轴承钢了?还要跟鞍钢的大佬们对话?太牛了!”

陈继业也推着眼镜,认真道:“从材料源头抓质量,是治本之策。赵工,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

赵四笑了笑:“活儿还多着呢。永革,你负责收集整理近几年全厂所有设备的轴承更换记录和报废原因;继业,你协助我分析那些失效轴承的金相照片和检测报告。咱们得把基础打扎实了,说话才有分量。”

“没问题!”

“好的。”

厂部的公函发出去没多久,回音就陆续来了。

鞍钢、上钢五厂、大钢几家主要的轴承钢供应单位反应不一。

有的客气地表示收到函件会认真研究,有的则直接打来电话,语气里带着惊讶和几分不以为然,觉得一重厂一个用户单位,手伸得未免有点长。

但部里对此事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重视。

或许是因为轴承问题确实是当前机械行业的普遍痛点,又或许是赵四那份报告写得实在扎实、切中要害。

没过两周,部里就下发通知,决定由一重厂牵头,召集一次小范围的“重点工程用轴承钢质量提升技术研讨会”,地点就定在一重厂招待所会议室。

会议当天,不大的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

除了东道主一重厂的技术骨干,鞍钢、上钢五厂、大钢都派来了技术处的资深工程师,部里也来了两位分管材料和机械的处长坐镇。

气氛严肃中带着几分微妙的好奇与审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