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3章 博弈(2)

过载冲击,也在可控范围内。”

陈高工眉头紧皱,拿过计算稿仔细查看,一时没有反驳。

赵四继续推进他的论点:“至于修复方法,我们并非简单的‘修平’。而是基于啮合原理,采用‘微量修形’技术。”

他在黑板上画出修形示意图:“不是均匀磨掉一层,而是有针对性地对磨损凹陷进行局部填补式修磨(采用极细油石和研磨膏手工精密操作),同时对齿顶和齿端进行微量倒角和修缘,优化载荷分布,降低边缘应力集中。这不仅能恢复传动精度,更能改善啮合性能,某种程度上是‘以修代改,优化升级’。”

“当然,”赵四坦然补充,“修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着色检查,确保啮合印痕面积和位置符合最高标准(接触斑点面积大于85%,且位于齿面中部)。并且,在初始运行阶段,进行降载跑合和严密监控。”

他的论述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分析透彻,既承认了风险,又给出了科学的评估和可控的缓解措施。

会场里安静下来,大家都在消化他的信息。

陈高工沉吟良久,最终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你的测量数据和计算,有把握吗?”

“测量数据经过三人三次复核。计算过程请郑老师和李工程师共同验证过。”赵四肯定地回答,并将详细的原始记录和计算书递了过去。

陈高工戴上老花镜,一页页仔细翻阅,不时低声询问几个关键参数的选择依据。赵四一一解答。

最终,陈高工放下资料,长长吐出一口气,看向一直沉默旁听的江南厂总工程师:“老刘,你怎么看?技术上,赵工的分析确实有他的道理。风险不能说没有,但在可控范围内。比无限期等待备件更现实。”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总工身上。他是技术上的最终决策者。

刘总工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沉思了足足一分钟。他看看态度有所松动的陈高工,又看看目光坚定、准备充分的赵四,再看看一脸期盼的厂里干部。

终于,他重重一点头:“我认为赵工的方案可行!数据扎实,分析到位,措施具体。就这么干!出了问题,我负责!”

一锤定音!

“好!”王工立刻接话,“既然刘总拍板了,那就按赵工的计划执行!赵四,精密修形工作,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人和设备,直接跟刘科长要!”

“是!”赵四朗声应道,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