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6章 碰撞(2)

,声音更柔了些:“谢谢你,赵四。这些确实太及时了。好几个工人师傅正等着用抗生素”

她没有再说推辞的话,那份感激与接受,化作眼底一层浅浅的水光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甜蜜,悄然流淌在心间。

赵四没坐多久,他还得赶回部里。“你好好休息,按时吃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他叮嘱道,语气是技术员式的直接,却透着笨拙的关切。

“嗯,我知道。你快回去工作吧。”苏婉清看着他,微微笑了笑。

赵四起身,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这才拉开门匆匆离去。

在走廊尽头,他遇见了洗完保温桶回来的苏母,两人简单道别。苏母看着年轻人匆忙却稳健的背影,眼里多了几分赞许。

赶回革新办,下午关于手册编写体例的专题研讨会刚好开始。

王工主持会议,周主任也在一旁旁听。赵四刚落座,就感受到一道并不友善的目光来自对面的马向东工程师。

会议伊始,赵四便拿出了他熬夜拟定的手册编写大纲初稿,重点阐述了核心思路:“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手册不能照搬苏联的技术文献模式。那种纯理论、高门槛的写法,我们的基层技术员和老师傅很难直接用上。”

他提高声音,清晰地说道:“我提议采用‘现象-原理-应急-根本解决’四段式体例。先描述故障现象,再用最浅显的语言讲清背后的机械或工艺原理,让读者明白‘为什么’;然后,提供经过验证的、利用现场现有条件就能实施的应急处理‘土法子’,先保证生产不停;最后,再给出彻底修复或技术改造的标准方案和规范要求。”

他举例道:“比如大型齿轮箱异响,先讲可能是齿面磨损或啮合不良,再教他们如何用压铅丝或红丹粉快速检查啮合印痕,如何用油石局部修磨、调整垫片暂时恢复精度,最后才要求按标准更换齿轮、调整中心距。”

话音刚落,马工立刻嗤笑一声,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赵四:“赵工的想法,听起来很‘贴心’,但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技术倒退!”

他环视一周,目光最后落在周主任身上,语气激动:“我们是部级技术指导单位!编撰的是具有权威性的技术文献!不是车间师傅的速成口诀手册!”

“什么叫‘土法子’?那都是没有科学依据、不得已而为之的野路子!可能暂时掩盖问题,却往往埋下更大隐患!我们应该坚持的是严谨!是规范!是严格参照苏联的先进技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