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明确的认可。母亲的话,把他心里模糊的念头点透了。
“娘,您的意思是”赵四沉吟着,态度认真起来。
“请媒人!”张氏语气斩钉截铁,带着过来人的笃定,“按老礼儿,得请个中间人,体体面面地上苏家去提亲!探探人家的口风。”
“要是人家点头,就把亲事定下来!现在新社会不兴过去那套繁文缛节,可该有的礼数不能缺,显得咱家郑重,看重人家闺女!”
提亲,定亲。
这两个词让赵四心头一动。他并非没有考虑过,只是最近工作变动剧烈,全部心神都扑在了新成立的攻关小组上,一时还未及仔细规划。
此刻被母亲点破,这件事便清晰地摆到了面前,成为眼下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一桩。
他认真思忖片刻,点了点头:“请媒人去问问,是正理。我也觉得婉清很好,她家人也明事理。先把亲事定下来,彼此都安心,也好。”
“这就对喽!”张氏喜出望外,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我明儿一早就去托街道办王主任!她保媒拉纤最是稳妥,跟咱家知根知底。街道办主任也好搭上话,准保把事儿办得圆圆满满的!”
但赵四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而务实:“娘,提亲定亲,我同意。但是具体啥时候办事,恐怕还得往后放一放。”
赵四娘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还等啥?定了亲,双方都没意见,不就该选日子办事了吗?”
“娘,您听我细说。”赵四放下茶杯,目光冷静,“头一桩,我刚接手新差事,摊子铺得大,责任重,部里重视,底下多少眼睛看着。”
“接下来怕是三天两头要往下跑,调研、协调,说不定还要长驻外地一段时间。现在安家,连个稳定的窝都没有,怎么成家?”
“总得等工作捋顺了,至少有个根基。回头我打听打听单位分房子的事情,有个窝,再考虑办事。”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现实的沉重:“第二桩,也是最要紧的,您看看眼下这光景。”
他指了指桌上空了的碗碟和略显清冷的屋子:“城里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副食店里货架常常是空的,有票也难买到东西。听说农村那边,都说今年收成不好,日子紧巴。”
“这时候大操大办婚事,摆酒请客,既不合适,也办不起来。总不能让人家姑娘嫁过来,头一天就跟着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
“怎么也得等年景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