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4章 调整与聚焦(2)

赵四负责整体框架和关键技术路线的拟定,陈继业带领干事们查阅国内外最新冶金技术资料,寻找具体工艺参数和装备要求的依据。

王永革则发挥他联系基层的优势,开始摸底鞍钢、上钢三厂等目标单位现有的设备条件、技术力量和可能遇到的阻力。

工作量巨大,要求极细。不再是宏观的战略描述,而是要具体到电炉容量、精炼炉类型、连铸坯断面尺寸、加热炉温度曲线、轧机规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白天讨论、计算、撰写,晚上核对、修改、完善。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困了就用凉水擦把脸,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专家们的肯定和部里的期待,化成了一种沉甸甸的动力。

在这紧张忙碌的间隙,赵四收到了苏婉清的来信。信很简短,字迹依旧清秀,询问他论证会的结果,叮嘱他注意身体,别熬得太狠。信纸里还夹着一小片晒干的桂花,散发着淡淡的、熟悉的甜香。

赵四的心像是被那缕香气轻轻拂过,紧绷的神经松弛了片刻。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深深吸了口气。

他没有时间回长信,只能匆匆写了几行字,告诉她一切顺利,让她放心,等忙过这阵子就去看她。他把那片桂花小心地夹进了随身带着的笔记本里。

连续熬了三个通宵后,一份近五十页的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冶金质量提升攻关试点方案(草案)终于成型。

方案详细阐述了攻关目标、技术指标、具体技术路线、参与单位分工、资源需求估算、进度安排以及风险应对措施。

方案建议,以鞍钢大型平炉车间和上钢三厂的电炉车间作为首批试点,联合钢铁研究院、金属研究所,成立联合攻关小组。

重点突破电炉冶炼加lf炉外精炼、保护浇注连铸、以及控轧控冷工艺,目标是使试点批次的轴承钢氧含量和夹杂物水平显著降低,齿轮钢的淬透性带宽稳定控制在特定范围内。

草案完成的当天下午,赵四和王永革、陈继业一起,将方案送到了周主任办公室。

周主任看得非常仔细,花了近一个小时才看完。他放下稿子,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好!这份草案就像样多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具体。比之前那份大报告更实在,更容易操作。”

他拿起红笔,在几个具体细节上做了批注,主要是关于协调机制和资源保障的。“抓紧时间按这个思路修改完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