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5章 遇挫(1)

专家论证会上的肯定,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攻关小组士气大振。

部里的批复很快下来,原则同意将“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提升”作为首个攻关试点,要求革新办尽快组建工作组,赴鞍钢开展具体工作。

命令一下,小组立刻高速运转起来。联系鞍钢协调行程、准备技术资料、拟定调研提纲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充满了临战前的紧张和兴奋。

赵四作为组长,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不仅要统筹全局,还要反复推敲试点方案的技术细节,预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临行前夜,他抽空给苏婉清写了封简短的信,只说了要出差去鞍钢一段时间,工作重要,让她不必挂念。

笔尖停顿片刻,他又添上一句“天冷加衣”,这才将信纸折好塞进信封。窗外北风呼啸,他心里却揣着一团火,是对新挑战的期待,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这次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刀真枪地在生产一线见分晓了。

几天后,赵四带着王永革和陈继业,以及部里开具的介绍信,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同行的还有钢铁研究院的一位资深工程师老吴,他是部里特意指派来加强技术力量的。

鞍山火车站烟囱林立,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煤烟和铁锈味。鞍钢派来接待的是一位姓孙的供销科副科长,态度客气但透着疏离,简单寒暄后就把他们送到了厂招待所。

“各位领导一路辛苦,先休息。厂领导明天上午安排见面。”孙科长说完,便借口有事离开了。

第二天,见面会的气氛比预想的要冷淡。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姓李,是个面色黝黑、身材敦实的中年人,说话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

“部里来的专家,欢迎欢迎。”李厂长开门见山,没什么客套,“你们那份方案,我们看了。想法是好的,提高钢的质量,谁不想?但厂里现在的情况,你们可能不太了解。”

他掰着手指头数:“一,生产任务压得喘不过气,这个月的高标号钢指标还差一截,哪有时间停下来搞试验?二,你们方案里提到的炉外精炼,我们只有一台老掉牙的试验炉,能不能用还两说。三,也是最关键的,”

他顿了顿,看向赵四,“方案里要求添加的那种特殊钼铁合金,要求纯度极高,这玩意儿现在全国都紧缺,采购科跑断了腿也弄不来多少,凭票供应那点量,塞牙缝都不够!”

王永革忍不住插话:“厂长,没有关键添加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