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6章 手段(2)

得敞亮,既担了责任,又给了面子。会议室里安静下来,不少老师傅看向赵四的眼神缓和了些。

李厂长拍板:“就这么定了!老刘,你经验丰富,带着大伙儿,按赵组长的方案试一把!需要什么配合,直接提!”

试验定在两天后的夜班进行。

这两天,赵四带着小组泡在车间,熟悉设备,和工人交流,反复核对每一个细节。

那批关键的钼铁合金,赵四找了个借口,说是通过特殊渠道分批运抵,实际上是他趁夜黑人静时,从系统空间里取出,混入了厂里的小仓库,并伪造了相应的入库单据,做得天衣无缝。

试验当晚,第一炼钢厂平炉车间灯火通明,气氛紧张。

巨大的平炉内钢水翻滚,热浪逼人。刘师傅穿着厚重的石棉服,手持看火镜,紧盯着炉内火焰的变化,不时发出指令。工人们在他的指挥下,忙碌而有序。

赵四、王永革等人也穿着工装,守在控制台和炉前,密切监控着仪表数据,记录着每一个操作步骤。

到了关键的炉精炼环节,赵四亲自指挥添加那批“特供”的高纯钼铁。银灰色的合金块投入钢包,在氩气的搅拌下迅速熔化、均匀分布。

刘师傅全程板着脸,但操作一丝不苟。他对炉况的判断极其精准,几个关键节点的微调,都显露出老工匠深厚的功力。

漫长的精炼、浇铸、脱模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第一炉试验钢锭终于缓缓冷却。通红的钢锭表面光洁,内部质量如何,还需要取样检验。

三天后,理化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出来了。

负责送样的王永革几乎是跑着冲进临时办公室的,手里挥舞着报告单,声音激动得变了调:“四哥!出来了!氧含量比常规工艺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夹杂物评级全部优于标准!成功了!大成功!”

赵四接过报告,仔细看着上面的数据,长长舒了一口气。陈继业和老吴工程师也围上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消息很快传遍了车间。当赵四拿着检测报告再次来到平炉车间时,工人们看他的眼神彻底变了。之前那个嘟囔最凶的刘师傅,正蹲在钢锭旁,用手摸着光滑的锭面,眼神复杂。

赵四走过去,把报告递给他:“刘师傅,您看看,这是咱们一起炼出来的钢。”

刘师傅接过报告,他识字不多,但关键的数据和评级符号还是看得懂的。

他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手指微微颤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