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前门香烟一包,现金2元!”
一股信息流涌入,系统不是给的高深的算法,而是大量关于继电器特性、触点抖动、电磁阀响应延迟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线路设计和器件选配来精确控制时序的实践经验。
尤其是一种利用电容充放电配合小型继电器,构成更稳定、可微调延时环节的土办法,让他眼前一亮。
这确实没有利用工业单片机简单编程就能实现控制方便,缺任然是我们的前辈能够想到的解决办法。
“不是换继电器就能解决的。”
赵四开口,声音平静却让周围的讨论声停了下来。
他拿起一支电工笔,在控制柜的金属面板上画了起来。
“问题在于,单纯依靠延时继电器,稳定性不够,受电压波动和器件个体差异影响太大。”
他边画边说,“我们在这里,给第三个气缸的控制回路前,加一个简单的rc延时环节。”
他在线路上画了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的符号,并联一个小型辅助继电器。
“利用电容充电时间来控制这个小继电器的吸合,再由它去触发主回路。”
“充电时间由电阻和电容值决定,我们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或者并联多个电容,来微调延时,比换整个延时继电器精准得多。”
一位老电工眼睛一亮:“这个法子有点像电子管收音机里调谐回路的感觉!”
“够土,但可能管用!”
“可是,电容和电阻的数值怎么选?充放电时间怎么算?”马工提出疑问。
“不需要复杂计算。”赵四拿起万用表,“我们先估个大概值接上,然后用秒表测实际动作间隔。”
“电阻换不同阻值的试试,电容也可以并联或串联调整容量,直到延时精准为止。”
“这就是个‘试’出来的活儿,但比盲目换继电器目标明确。”
他看向材料员:“去找找仓库,看有没有不同规格的碳膜电阻和电解电容。”
又对马工说:“你带人,按照我刚才画的草图,把这个rc延时环节加装到第三个气缸的控制回路上。”
指令清晰,方法虽然“土”,但路径明确。
没有犹豫,团队立刻动了起来。
材料员小跑着去仓库翻找元件。
马工带着人小心翼翼地在密集的线束中,按照赵四画的示意图,断开原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