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古计划”的强力推动下,一项原本可能需要层层审批、旷日持久的技术协作迅速达成。
一台简陋得如同大号玻璃灯泡的真空镀膜实验装置,在厂区内一个临时改造的实验室里搭建起来。
第一次试验,赵四也抽空去了。
隔着观察窗,能看到真空腔内孤零零地挂着一片普通的硬质合金刀片。
操作员合上电闸,腔内产生电弧,钛金属被蒸发,通入氮气后,在刀片表面形成一层微弱的淡金色薄膜。
取出刀片后,陈工迫不及待地将其送到旁边的摩擦磨损实验机上测试。
结果令人惊奇振奋:镀膜后的刀片,在相同条件下,耐磨寿命比未镀膜的刀片提高了近三倍!
“成功了!初步成功了!”实验室里的年轻技术员们兴奋起来。
虽然这层膜不算很均匀,附着力也比较差,但原理得到了验证,方向被证明是可行的!
陈工激动地对赵四说:“赵组长,你放心,这第一步走通了,接下来的就好走了!”
“接下来我们要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膜层质量和一致性。”
“只要这条路走通了,咱们的机床就等于有了一口好牙!”
赵四看着那片闪烁着淡金色的刀片,知道这不仅仅是解决刀具问题的一小步。
站在项目负责人的角度,这标志着“盘古计划”开始从单纯的机械制造,向更基础的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领域渗透,技术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机床的进步,反过来又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为其提供了验证的平台,一个良性的循环开始启动。
他离开材料实验室时,身后传来陈工和团队成员们热烈的讨论声,话题已经转向如何改进电极设计、控制氮气分压了。
武器的锋利度,关乎着下一代“孩子”能否顺利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