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技术"、"滚子磨床"、"晶体管工艺")。
有些则黯淡无光,甚至只是模糊的虚影。
更奇妙的是,当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动控制"这个节点上时,图谱显示出几条清晰的演进路径。
从当前使用的继电器逻辑控制,到需要先突破的可编程控制器,再到依赖微处理器支撑的真正数控系统。
而目前,"微处理器"这个节点还是一片灰暗,显示为"前置技术未解锁"。
"原来如此"赵四恍然大悟。
不是他不想搞数控系统,而是基础条件确实还不具备。
没有cpu这个"大脑",所谓的数控系统就是空中楼阁。
这让他对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他继续探索图谱,发现在"可编程控制器"这个过渡节点上,系统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可以先从简单的指令读入、步进顺序控制开始,为未来的数字化控制积累经验。
同时,图谱还特别标亮要先解决"位置检测"和"驱动执行"这两个基础环节。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是否对过渡路径''可编程控制基础''进行深度推演?
将消耗一次日常签到机会,获取关键技术方向指引及辅助物资。
"是!"赵四毫不犹豫。
签到机会被消耗,系统空间中随即出现了几件关键物品。
一套精密的光栅尺样本、几个不同型号的步进电机、一叠关于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的文献资料,还有一小盒用于实验的集成电路基础元件。
更重要的是,系统给出了明确的研发路径图:先从简单的纸带读入装置和步进电机驱动开始,逐步向可编程控制过渡。
赵四立即行动。
他先取出系统提供的光栅尺样本,召集测量组的专家开会。
"老张,你们组立即开始研究这个。"
他将光栅尺递给测量组长,"这是实现位置精确检测的关键,我们要先掌握它的原理和应用技术。"
测量组长接过光栅尺,仔细端详着上面细密的刻线,眼中露出惊喜之色。
"赵组长,这东西的精度比我们现有的测量手段高出一个数量级!从哪里搞到的?"
"特殊渠道。"赵四没有多说,但专家们看到实物后,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