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9章 从重到轻(3)

每当一个闪着金属光泽的精密小部件加工完成,经过检测合格,两人都忍不住小声欢呼,仿佛已经看到了国产手表光明的未来。

不到两周时间,一台结构紧凑、泛着崭新油漆光泽的桌面级高精度坐标镗床,在“盘古计划”的车间里组装完成。

它静静地立在角落,与旁边庞大的母机和五轴平台相比,显得毫不起眼,却凝聚着同样的精密制造精髓。

赵四亲自进行了试加工。

一块手表夹板的毛坯被装夹上小巧的工作台。

机床启动,声音轻微而平稳。锋利的微型刀具在夹板上精确地镗削出一个个轴孔,动作精准,重复定位误差微乎其微。

加工完成的首批夹板,经过上海手表厂工程师带来的专用工具检测,所有尺寸精度和光洁度全面达标,良品率接近百分之百!

钱家兄弟捧着那几块完美无瑕的夹板,像是捧着稀世珍宝,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向赵四和车间的工人们鞠躬。

“赵组长,大恩不言谢!我们这就带着设备和样品回去,马上组织生产!”

“一定要让咱们的国产手表,走的更快......不是,是走得更准,用得更久!”钱大工红着眼圈立下誓言。

小巧的机床被仔细包装,随着钱家兄弟一同返回上海。

这台“小母机”的到来,很快在上海手表厂引发了轰动。

稳定的高精度加工,彻底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质量瓶颈。

国产手表的走时精度和可靠性随之大幅提升,市场口碑渐渐扭转。

消息不胫而走。

很快,其他钟表厂、仪器仪表厂、甚至生产精密医疗器械的厂家,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希望能获得类似的专用设备。

赵四没有料到,一台为解决手表夹板问题而诞生的“小机床”,竟会在轻工仪表领域激起这么大的涟漪。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之前的想法:精密制造技术的扩散,必须是全方位的。

既要顶天,攻克国家最急需的高端装备;也要立地,改善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

“盘古计划”播撒的火种,开始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有的长成了参天大树,支撑起国之重器。

有的则化作绵绵春雨,润泽着民生百业。

这条从重工业贯通到轻工业的技术路径,正悄然改变着中国制造的品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