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0章 堂堂连载(3)

命就低调多了。

俞大猷调任山东都指挥使,再兼任登莱巡海使,成为山东陆海两军的最高指挥官。

都指挥使素来是勋贵或者武将担任,升迁路径也和文臣有别,所以这则任命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

但只要是关注登莱开海的人,都明白俞大猷担任这个两个职位,就是为了登莱开港护航的。

俞大猷在东南平倭战争中战功赫赫,后来又调任广东靖海,对各大海上势力有很强的威慑力。

一些想要趁着登莱开港浑水摸鱼,在登莱航道上制造事端的海商海寇,听闻这个消息都吓得偃旗息鼓。

这个任命,自然是苏泽争取来的。

高拱乐于将俞大猷这样的名将派去山东镇场子,张居正也需要俞大猷,将手插进登莱港务之中。

这场风波中,最不引人注意的,则是另外几则人事任命。

沈一贯得到皇帝恩旨,免去翰林院馆选,直接授七品翰林编修。

紧接着,沈一贯就被诸大绶塞进了东宫讲官的队伍中。

罗万化已经入了詹事府,但是没加太子讲官,这一次也被隆庆皇帝特旨加了太子讲官的差事。

但是和沈一贯不同,罗万化却上书皇帝,陈述自己目前主要精力还在编写帝鉴图说上,希望早日成书,编成这部教导太子的教材,请辞太子讲官的职位。

隆庆皇帝很满意罗万化治学的态度,又命令他上陈帝鉴图说的初稿。

看完之后隆庆皇帝更是满意,又下旨嘉奖了罗万化和整个帝鉴图说编纂组,升罗万化为右春坊右中允,官位也追上了苏泽。

至于苏泽,鉴于他入仕半年,升职速度已经太过骇人,隆庆皇帝没有直接给他奖励。

内阁首辅,乐府新报总裁官李春芳上书,由于乐府新报增设版面,报馆的工作量大增,请求在报馆增设两名副总编官,由翰林院官或庶吉士充任。

隆庆皇帝直接批准了李春芳的奏疏,而这个消息传到了翰林院,也立刻引起了翰林院的轰动。

翰林院是清贵,但是也有苦熬几十年不得出头的老翰林。

而通过苏泽的例子,聪明人也明白,想要出头,必须要让皇帝和大臣记住你,也就是所谓的简在帝心。

跟着苏泽混的同年,罗万化和沈一贯都得到了好处,迈出了很多老翰林几年都迈不出的关键一步。

乐府新报的发行量越来越大,在京师影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