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4章 治河专家(3)

人脉联系上,向他约了这篇稿子。

一想到登莱方面海运的动议,再想到乐府新报上的文章,范宽已经想到,这一切都是苏泽的布局。

范宽连忙梳洗了一下,夹着报纸向工部侍郎王之桓家中走去。

——

内阁,午休。

“这文章写的好啊。”

张居正拿着报纸,看着潘季驯的文章,又向身边的中书舍人夏炜问道:

“我怎么记得潘河工的丁忧已经结束,为什么还没复起?”

内阁的中饭是一起吃的。

宰相们一起吃饭,这大概是唐代就有的传统了,名曰宰相对食。

这是拉进内阁辅臣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给他们一个非办公的环境,可以讨论一些闲话。

当然,吃饭的时候一般还是很少说话的,毕竟能做到宰相的都是士大夫,讲究食不言的。

但等到饭后的茶歇时间,就可以谈一点事情了。

自从乐府新报发行以后,这个时间点也成了阁老们读报的时间,遇到有趣的话题也会相互交流一下。

其实张居正这个话听起来是问自己的中书舍人,实际上是在问兼任吏部尚书的高拱。

果然,高拱接过了话茬说道:

“当年朱工部治理黄河水患,和潘季驯在治河方法上产生分歧。”

“朝廷采用了朱工部的方案,潘季驯正逢母亲去世,于是就在家丁忧,至今没有返回京师。”

李春芳微微点头,他是听说过这道旧闻。

高拱是个合格的吏部尚书,京师有名有姓的官员档案都在他脑子里,在用人方面,高拱也能做到选贤任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放上合适的人。

张居正微微点头,原来如此。

现任工部尚书是雷礼,朱衡已经去职,再留着潘季驯这样的人才在家就是浪费了。

张居正就喜欢这样的文章,不是之乎者也的大道理,而是明明白白的算账。

潘季驯列举了开凿辽东运河的成本,又列举了运河维护的成本。

再加上运河运输的费用,这样综合算起来,那确实不如在登莱造海船,恢复登辽海输。

张居正暗暗记下了潘季驯的名字,等日后有机会再向皇帝举荐他。

李春芳看完了最新的西游记。

也许是上次年画尝到了甜头,年前那一期的乐府新报创下了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