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7章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他爹看了都说好!(3)

车依旧纹丝不动。

而当他披星戴月,满身泥泞地赶到京城时,殿试早已结束,黄榜高悬。

那个春风得意,以为天下尽在掌握的少年天才,就那样呆呆地站在榜下,任凭人来人往,指指点点。

他连一个进士的功名,都没能得到。

这一幕,让天幕外所有读书人,都感同身受地心头一窒。

这是何等残酷的打击。

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子,一度陷入了巨大的迷茫。

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圣贤之言,甚至开始怀疑,这个污浊不堪的天下,是否还值得去拯救。

画面中的少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田埂间,教着孩童们读书的教书先生。

自错过殿试后,他蛰伏了整整十年。

十年间,他娶妻生子,看着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呱呱坠地。他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也看透了世事的无常与险恶。

曾经的挫折感早已被磨平,曾经那个容易冲动,容易愤怒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内敛、谦毅,城府深不可测的男人。

他心中的那份“成圣之志”,那份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的执念,在十年的沉淀后,反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画面再次切换。

已是君子之资的木正居,辞别了妻儿,毅然决然地,再次踏上了科举之路。

这一次,他势在必得。

这一次,他要将这天地,换一个颜色。

然而,命运,似乎再次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洪武三十年,他再次踏入贡院。可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席卷整个大明,比任何个人失败都更加沉重与荒谬的时代风暴。

画面中,那张刺眼的,没有一个北方人名字的榜单,被高高挂起。

那一年,春闱放榜。中式进士五十二人,竟无一北方人!

木正居的名字,与成千上万的北方士子一样,淹没在了落榜的名单之中。

不是他不够惊才绝艳,而是整个北方文脉的凋敝,与某位官员的两次“意外”遗漏,让他与无数同乡一起,成了这场“公平”科举之下,最无力的牺牲品。

天幕之下,朱元璋看到这里,脸已经黑得能拧出水来。

他想起来了。

这件事,就是他未来将会遇到的“南北榜案”!

而这个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