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消耗殆尽,在京都条约将大明最后的国格踩在脚下之后,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终于彻底病倒了。
而一条被木公打断了脊梁,却并未死透的毒蛇,嗅到了血腥味,从阴暗的角落里,缓缓探出了头。
画面切换到了倭国。
此时的倭国,早已不是木正居南下时那个闭关锁国的岛国。
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穿着西式服装的商人和穿着汉家衣冠的学者。
港口里,停泊着样式各异的船只,既有传统的日式安宅船,也有明显带有大明福船和西方盖伦船影子的混合体。
趁着澳洲内乱,他们派遣了大量的“遣澳使”,以学习先进文化为名,疯狂偷学澳洲的格物技术。
画面中,一个个卑躬屈膝的倭国“学者”,在澳洲的格物学院里,如饥似渴地抄录着各种图纸和书籍。
从蒸汽机的简化原理,到新式火药的配方,甚至是马克沁机枪的半成品设计图
他们像一群贪婪的蚂蚁,一点点地搬运着本不属于他们的文明果实。
又趁着我们和西夷打得两败俱伤,国力空虚的时候,他们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
他们积蓄了数十年的力量,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全让他们给占了!
轰!
巨大的港口,火光冲天。
数不尽穿着膏药旗军服的倭寇,端着仿制的“木圣八式”三连发火枪,在华夏的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个又一个沿海城市,在他们手中化为焦土。
一个个无辜的百姓,惨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
他们的武器,是偷来的。
他们的战术,是模仿的。
但他们的残暴,却是与生俱来的。
奉天殿前,徐达、李文忠等一众开国将领,看得目眦欲裂,恨不得立刻披甲上阵,将这群畜生碎尸万段!
面对倭寇的全面入侵,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更是雪上加霜。
朝廷,已经无兵可派。
国库,更是空空如也。
讽刺的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唯一能组织起有效抵抗的,反而是那些被朝廷视为“乱臣贼子”的地方起义军,和一些尚有血性的民间“科学社”。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大明最后一道防线。
但终究是势单力薄,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