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0章 寿春二三事(2)

言,有些诧异:“哦?竟有一位青年才俊知他自广陵出使,便格外热诚款待?”

刘备颔首确认:“信中确如此说。然字简意疏,内情未明,一切待其返后再细究不迟。”

张昀追问道:“宪和先生可曾在信中提及此此人的姓名?”

刘备有些扶额道:“观此信字迹潦草,语义凌乱,恐其乃是宿醉后所书!其间唯提及‘公瑾’二字,想来应是表字,至于姓氏籍贯,皆未曾着墨。”

“公瑾?”

张昀一听心里跟明镜似的。

别人不知道这“公瑾”是谁,我还能不知道嘛?

看来这简宪和,是结结实实吃了大都督一发魅惑啊

但这无缘无故的,大都督为何会款待广陵的使者呢?

首先,排除他闲得没事干

莫非他盯上广陵了?

还是盯上老刘了?

被大都督这种,一分钟能转八百个心眼子的选手惦记上,张昀如芒在背,实在不敢大意。

可按当下局势琢磨来琢磨去,他也猜不透大都督此举的用意,只觉得一头雾水,不禁以指轻叩桌面。

刘备见张昀听闻“公瑾”之名便神色凝重,沉吟不语,不由得大感好奇:“允昭莫非识得此‘公瑾’乎?”

张昀被打断了思绪,看见刘备探究的目光,略组织了一下言辞,说道:“主公明鉴!若昀所料不差,此‘公瑾’想必便是周瑜,周公瑾!其人之名,我确实有所耳闻”

言及此,张昀一时有些词穷,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刘备介绍大都督。

说他出身庐江周氏,官宦世家根基深厚?

还是说他少通音律、姿容昳丽的美名?

或者说他身负王佐之才?

总不能说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吧?

想说的太多,反倒有些失语。

在张昀看来,周瑜这辈子都不太可能归附于刘备,即便能招来一时,等孙策招呼一声,也肯定是留不住的。

自家这边又干不出“此子恐怖如斯,断不可留”的事。

但无论怎么想,这位今后八成都是己方大敌,说的太高不合适,太低了也不合适。

踌躇了片刻,他看着一直等着自己下文的刘备,有些含糊地说道:“此人出身官宦世家,少通音律,容止非凡,为人疏阔豪迈,胸藏锦绣!宪和先生与他倾心相交,诚为人之常情,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